第71章 孤勇(第2/3页)

越看眉心越是紧蹙。

薄朔雪调用这些兵力、钱财并非私用,而确确实实是用来查案,且收效颇丰。

再看那些案子,那些被处置的人,哪一个不是罪大恶极,哪一个不是亟需待办?薄朔雪并无过错,唯一的问题只是他为何要伪造这些内容,且从没让她看到过这些案子。

从没看过……

郁灯泠深吸一口气。

他定然是故意为之。

私传手谕这事可大可小,主要看后果。

薄朔雪做的全是好事,哪里有什么恶劣后果,周蓉这般兴师动众,实在是太过夸张,一定另有他因。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

郁灯泠思索半晌,从那些文书卷宗上一一看过去,目光在某处停了下来。

幼童失踪案。

那日,薄朔雪带着她去听过这么一场评书,她还清楚记得。

当时她被评书中的桥段勾动,想起一些零碎片段,告诉给了薄朔雪,却没想到,薄朔雪当时正在查着这么一桩案子。

那么,那段评书也不太可能只是巧合,或许与这案子也颇有关系。

甚至,可能就是薄朔雪的手笔。

想到评书中拯救世人的“公主仙子”,郁灯泠心忽的一跳。

若那故事当真是薄朔雪写的,那么这个所谓公主仙子,大约跟她也脱不了关系。

郁灯泠难以描述自己的心绪。

她分明知道这个世界只是一本“书”,她是书中凄惨不起眼的一个配角,而在薄朔雪写就的故事里,也有她的角色,但她的角色却变成了最受人爱戴的主人公。

直到此刻,她就算再怎么想要逃避,否认,也无法阻止心海中缓缓浮出的那个念头。

她被世界厌弃,却被薄朔雪确切地偏爱。

在那些零散的片段中,周蓉抓了很多人进宫。

郁灯泠当时只记得是很多人,现在回想一番,应当是一些孩子,只是当时跟她年龄相仿,所以在回忆中她并不觉得对方是“幼童”。

那么,是不是因为薄朔雪查到了关键,摸到了周蓉的根基,所以周蓉迫不及待地动手?

郁灯泠死死抵着额头,仔仔细细地回想着薄朔雪离开前的面容,可每次回想,都像是在烟雾中伸手去抓一片浮云,到手就消散了。

她那时脑海中一片空白,手脚也麻木,此时竟想不起来当时薄朔雪的神色,也就无法从中找出他一丝一毫的交代。

他究竟打算怎么做。

难不成就这样一腔孤勇地将自己送进牢狱?

不可能。

薄朔雪绝不是这样愚笨之人。

她能帮他什么?

郁灯泠在心中一遍遍告诉自己要相信他,可难道,她能拿住的就只有这么一点渺茫的希望?

翌日,长公主临朝。

在朝堂之上,长公主大发雷霆,但却更像是无理取闹,因为许多脾气发得毫无道理。

但长公主本就声名在外,并非什么好脾气的人,因此大臣们也没有多少怀疑,生生受了。

只是长公主却变本加厉,指着几个人骂得狗血淋头,当场摘了乌纱帽。

撤职可就是大事,朝廷的官员三年一选,五年一升,到了能入京述职的级别则是十年一换,若是当真撤了这些人,要从哪里去填补?

突然发难一个两个还好,但长公主却一点就是十几个,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若不是老丞相拼力劝诫,恐怕满朝文武都会被长公主当场罢免。

长公主这般胡闹,自然引起不满。

有几人对了对视线,一同上前一步进谏。

可刚驳斥了没几句,长公主却后退一步,甩袖捂住双耳,倚在龙椅上,闭眼捂耳不听。

这……

跟胡搅蛮缠的人要如何讲道理。

好在,长公主虽然确确实实下了令要革职,但并未下旨,因此还可转圜,于是那些倒霉被点到的大臣纷纷回家去禁闭思过,洋洋洒洒写下几大纸自述罪状交给正天司,由正天司审核无误后,再交给长公主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