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发展的红利(第7/10页)

只要给我房子!

比如游戏产业,我也不管你游戏公司是不是没良心,内容是不是重复,是不是坑钱,反正你让我愉悦了,玩到我想玩的了,那就让你坑好了。

比如影视、网文。同质化也好,低质量也罢,总会有市场,总会有人买单。

比如某宝、某多、某滴、某团。

你垄断也好,质量差也罢,吃了上家吃下家,甚至搞出个T宝特供商品,都没问题,都能吃个脑满肠肥。

为什么?

因为市场太荒凉了。

这就像中国大妈冲向全世界的免税店和奢侈品店一样,以前没有,现在想要!

想要,那就能忍受一些瑕疵。

也别觉得土鳖,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米国、倭国、欧洲,都从这个时代过来的。

那么这种蛮荒,虽然不正常,也不可取,但却也造就了这个时代的发展红利。

买房的、做电商的、投身互联网的,都是蛮荒时代的淘金者。

而这场由流通者主导的狂欢,持续了近二十年。

如果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就是花钱花得稀里糊涂。

到了齐磊穿越的那个年代,几乎已经让人抓狂了。

你不知道某宝某多的假货能离谱到什么地方;不知道上哪找个坑钱不坑的那么明目张胆的游戏;不知道买的房子到底足不足斤两,哪来那么多公摊?

更不知道,4S店的底线到底在哪儿。

说句极端点的,那都是挂着营业执照合活的坑蒙拐骗。

原因在哪儿?在主导市场的是流通商人,而非消费者。

那么为什么消费不是上帝,成了韭菜?

为什么感觉西方的消费市场比咱们强呢?甚至旁边的日韩都比咱强?

因为你的市场还没到成熟期,还在发展、搭建的阶段。

可别把这个锅甩给国家,监管确实有不到位的,但还不至于两级反转。

真正导致蛮荒时代持续下去的,其实是DF保护。

举个例子,在所有有车企的城市,出租车大多都是当地品牌,别的城市的车企基本进不来。出租车司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接指定的品牌车购置。

为什么?因为当地车企才能给当地的财政、税收、就业带来好处啊!

外地车企进来了,税也不交给我,发展的好也不解决我的就业,更不算我的政绩,当然就支持当地车企呗!

同样的道理可以带入到各行各业、各大企业。你外地的企业、商品进我的城市,可不就得拦着点?

要知道,各地发展,GDP都是有任务指标的,谁也不能无私。

再比如,一家企业出现点什么纠纷,打官司就是在所在地受理。要是因为一场官司企业受损,甚至倒闭,那税收就业各方面的问题一大堆。

能让他输吗?

咳咳!!要是再是个互联网大厂,一家的税收就几百亿,十来万人的就业,这要是出点什么事儿……

所以,抱着这种护犊子的心理,DF保护主义就把完整的中国市场实际上切割成了若干个小市场。

那么问题又来了,慈母多败儿!

有亲爹保着,或者地方市场支撑,躺着把钱挣了,谁还管那些小瑕疵呢?谁还管研发、服务、消费者感受呢?

在舒适圈里,谁都会生出惰性。再加上资本的贪婪,可不就成了割韭菜吗?

此时,对于齐磊来说,不过是又一次假借分析之名,预言了未来。

可是对于在坐的这些老板们,却是足够琢磨琢磨的了。

一个个有点懵,这十万花的,真值啊!

要知道,对于他们来说,这可不仅仅是预测那么简单了,这是把风口摆在你面前了。

还是那个西北老哥,已经彻底没了玩笑之心,认真记着笔记的同时,也认真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