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3/3页)

大清是东方大国,气运自然浓厚,不是朝鲜一个附属国能比的,婠婠不信有元婴修士愿意呆在附属国用那一点点气运修炼。最重要的是中原是修士修炼的圣地,要想悟道修炼,自然是在中原悟道修炼最好,这样修为提升的快,婠婠不信有元婴修士会加入朝鲜,成为朝鲜的修士。

就算有的元婴修士脑子有坑或是因为各种原因成了朝鲜的修士,这样的修士也不多。一两个元婴修士,婠婠自认自己还是能护着胤祺的几个兄弟安全撤退的。攻下朝鲜,灭了朝鲜的修士,朝鲜所有的气运自然就归大清所有,到时参加攻打朝鲜的修士自然也就气运加深,胤禔他们借助气运之力或许能筑基,既然胤禔他们筑基成为清一观的内门弟子,那么也是时候为清一观再招一些外门弟子了。宗室子弟的气运虽然没有胤祺等皇阿哥气运浓厚,但是也比普通人浓厚很多,所有婠婠就盯上了那些宗室子弟。

为清一观招外面弟子都不怎么需要婠婠费心,没有人比那些适龄未婚又是童子身的宗室子弟更符合了招收条件了。只是那些宗室子弟很多都是娇生惯养,还需要多磨练磨练,所以婠婠这次不仅想带着胤祉他们上战场,还想带着那些即将成为清一观外门弟子的宗室子弟上战场。如果有宗室子弟不愿意去,正好刷下来,将来就算修士成为世人皆知的存在,那些刷下来的宗室子弟也没有任何话可说。

“皇阿玛,这次攻打朝鲜正好为清一观从宗室挑弟子,如果那些宗室子弟愿意随军出战,凯旋归之时就是清一观收下他们之时。如果那些宗室子弟不愿意随军出战、不愿意为大清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有什么资格成为清一观的弟子?”婠婠嘲讽道:“虽然婠婠想为大清多培养一些修士出来,可是那些自私自利没有家国的人,就算他们天赋再好、自身气运再浓,婠婠也不愿意收下他们!”

“好,就按你说的办!”既然攻打下朝鲜,胤祉他们兄弟几个就能筑基,那些宗室子弟威胁不到胤祉他们,康熙又怎么不会答应?康熙对婠婠刚才的话再赞同不过。

胤祺和婠婠走后,康熙宣宗室王爷们进宫,等和宗室王爷们商妥后,又传召兵部和户部的大臣商量国事。

翌日早朝时,康熙封胤禔为抚远大将军、泽武为副将,胤祉兄弟几个为前锋,一个月后摔兵攻打朝鲜。这个命令一出,当然有很多人反对,特别是那些汉臣老学究。那些老学究认为大清无缘无故的攻打附属国有辱上属国的气度,名声不好听。

胤祺直接问文武百官,朝鲜现在还遵循着立国之初就定下的“愿言修职责,万世奉皇明”的国策而且现在用的年号还是崇祯的年号,这样的附属国该不该打?

该不该打?当然是打!现在还不是康熙末年,八旗的血性还没有泯灭,一听朝鲜现在还是用的崇祯年号都摩拳擦掌说要教训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