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宁一条河流:伊宁的契诃夫(第2/2页)

“真像俄罗斯。”

“像俄苏文学中的俄罗斯。”

像我们心中模糊而强烈的记忆中的译文里的俄罗斯,谁翻译的?屠岸还是汝龙?

我们站在一棵散发着芬芳的大树下嘟囔着。俄罗斯大地的夏季,总像一些诗句那样优美。而我们终于得以去俄罗斯旅行的1993年,却是冬天,在彼得堡,我们见到的是俄罗斯文学中优美的初雪。我们一起去的俄罗斯,但不是夏天,也不是草原。在红场附近的街道上,我们看到一栋淡黄色的墙上,画着一个戴夹鼻眼镜的男人,当然,他就是契诃夫。

“太阳跟昨天一样炎热,一点风也没有,叫人发闷。河岸上有几株杨柳,可是树的阴影不落在土地上,却映在水面上,变得一无用处了,就连躺在货车底下的阴影里,也还是闷热不堪,使人心里憋得慌。水映着天空而发蓝,热烈地引诱人们到它那儿去。谁需要这么开阔的天地呢?这真叫人弄不懂,古怪。谁需要这么开阔的天地呢?”

这是契诃夫的句子,它浮现在伊宁发蓝的河流上方,我们夫妻的面前。原来我们已经远远地离开了自己的中文系学生的时代,伊宁郊外的那条令人想起《草原》的河流令人明白,原来以为会无穷无尽的青春已经过去了,可原以为永别而去的青春,竟然是留存在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