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周独眼(第3/3页)

伙计用力点头,生怕他们不信。

“怎么不确定?之前小人还帮吐了的高发从那包袱皮里翻找替换衣裳来着。因他爱抽旱烟,还曾蹦了火星儿在包袱皮上,烫了指头肚大的一个窟窿,他自己连夜缝补的,小人看得真真儿的!”

只是刘善很能说会道,客人又确实需要包袱,最后免了两日房钱,也就罢了。

包袱皮的颜色一样,料子一样,大小一样,都很正常,但若连补丁也一样,那就很不正常了。

宋推官搓着手,兴奋得黑脸通红。

之前衙役在刘善夫妇的房里搜出来不少疑似高发贩卖的小玩意儿,跟谢钰之前在他租房内发现的存货一致,但那些却不能作为证据。

因为刘善完全可以说是以前从高发那儿买的,而事实上,他也确实这么解释了。

但这次不一样。

包袱皮这种东西,本就是外出行走必备的,那位无意中买了二手的客人都知道要临时采买,更何况高发?

把包衣服的包袱皮卖了,他自己用什么?

退一万步说,刘善真想从高发那儿买包袱皮,也要买个新的。

再退一万步,即便他抠门儿,买了旧的,也不太可能立刻转手卖出去。

宋推官起来转了几个圈子,又嗖地转回身问那伙计,“你可还记得刘善将包袱皮卖给了哪位客人?他现在住在哪里?”

伙计点头,“是个每年来往北面贩羊的,一只眼睛不大好使,人人都叫他周独眼。眼下入了秋,正是那边羊群肥壮的时候,说不得这些日子就要赶着羊过来了。”

开封人爱吃羊肉,可惜本地以务农为主,却不大产,纵然有,膻味儿也重,贵人们不爱吃。

故而关外的肥羊便很受欢迎,每年都有许多羊贩子往返两地贩羊,然后再从关内采买丝绸茶叶等精巧的,来年开春带回关外。

这一来一去都不走空,便是几倍的利润。

只是路途遥远,环境恶劣,荒野之中除了防坏人,还要防狼群,许多人出了门就再也没回来。

宋推官又问了周独眼入城后会去的地方,当即派了人出去,一队守在刘善的客栈里等周独眼,另一队则去周独眼入城后经常驻足的小客栈,防止对方因为意外情况改道错过。

这一等就等了大半个月,一群衙役天天相互问“来了吗?”

“没有。”

几乎要化为石雕。

直到七月下旬,天气骤然转冷,大家早晚都开始换上略单薄的秋装了,守在客栈的几个衙役照例出来吃饭、眺望,忽然就听那爬上树的衙役失声大喊:“来了来了,来羊了!”

另一人也爬上去看,果然就见道路尽头一阵尘埃,那尘埃下一片耸动的灰蒙蒙的毛团似的活物,中间还夹杂着“咩~咩~”

几人等不及,直接冲了出去,果然见到一个胡子拉碴脏兮兮的羊倌儿,“你是周独眼不?”

羊倌儿茫然抬头,一只眼睛在阳光下灰蒙蒙的。

“是啊。”

几个衙役对视一眼,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城外蹲守半月,整日风吹日晒,感觉像被流放了似的。

终于,熬到头,能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