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4页)

了,乖顺了几年,没有在海上侵犯大明。但是,就在这几年大明出征北元的时候,倭国又变得不老实,一直骚扰大明,尤其是在浙江一带。

历史上,大明曾经有想过出征倭国,但是因为海上有各种意外发生,最终没有成功去往倭国,无奈半途而废。

为了让倭国彻底变得老实,朱瞻基这几年除了忙着出征北元,也没有忘记为出征倭国做准备。

在出征倭国前,郑和终于成功地找到了美洲大陆,并且把美洲大陆上的好东西带回了大明。除了土豆和山芋等农作物,还有橡胶和矿产。

有了橡胶,能做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在出征倭国之前,朱瞻基和郑和又一次地升级了大明的战船。当然,除了加强大明战船的作战能力,还要训练大明的将士。

大明几个军营的将士,比如说神机营和三千营的将士,他们跟随朱棣南征北战,作战经验丰富,但是海上作战经验是零。

倭国之所以这么嚣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地理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擅长海上作战。

这几年,大明的将士们经过辛苦的训练,终于能在海上作战自如。

在永乐二十二年,由郑和率领将士出征倭国。其实,朱瞻基想亲自带兵出征倭国,但是朱棣不同意。只还让郑和去了。

郑和有丰富地海上经验,也十分擅长带兵作战,由他率领将士出征倭国最为合适。

出征倭国,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这一场仗打了三年,终于把倭国打老实了。倭国举国投降,归顺大明,每年向大明朝贡。

这次大明把倭国打的非常惨,这让倭国接下来十几二十年内不敢侵犯大明的海域。

解决了北元,又除掉了倭国这个大患,大明的边境彻底变得安宁,老百姓们终于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没有边境隐患,大明就能安心地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这些年,大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虽然还没有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吃饱饭,但是七八层的百姓能吃饱饭。

当然,在这些年里,还发生了其他的大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朱瞻基成亲。

在永乐十五年的时候,胡善祥被选为皇太孙妃。

胡善祥性子温柔,聪敏稳重,最重要的是她做事不优柔寡断,该狠的时候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不会一味的附和朱瞻基。朱瞻基有事做事不太对,她会劝阻朱瞻基,这是朱瞻基最满意的地方。

历史上的孙氏对朱瞻基是百依百顺,又溺爱儿子,所以才会教出大冤种的儿子。

至于孙氏,朱瞻基早就拒绝了。见他不满意孙氏做太孙妃,张明珍想让孙氏做太孙嫔,但是还是被朱瞻基拒绝了。

朱瞻基知道被他拒绝的孙氏会很难嫁人,于是就让张明珍亲自为她寻了一门好婚事。

在朱瞻基和胡善祥成婚之前,孙氏就被张明珍赐婚。她嫁到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日子过得还算幸福。

第二件事情,就是朱棣下旨迁都到北京,北京正式成为京城。

第三件事情,就是朱棣和徐皇后先后病逝。

虽然朱棣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北征途中病逝,但是在永乐二十四年病逝。

历史上,朱棣是在永乐二十二年病逝的。朱瞻基原本以为自己替代了他皇爷爷去北征,朱棣就不会像历史上那样病逝。朱棣的确没有在永乐二十二年病逝,朱瞻基非常欢喜,心想他皇爷爷应该能和徐皇后一样多活很多年,但是没想到朱棣就比历史上多活了两年。

朱棣年轻时受过太多伤,虽然年轻的时候治好了,但是却留下了病根。这些病根在年轻时不会爆发出来,但是会在老年时爆发出来。

蒋武生一直在调养朱棣的身子,压制了他

体内那些病根的爆发,但是这些年朱棣一直北征,再加上他事事亲为处理政事,导致他在永乐二十二年初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