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1995·夏 ◇(第2/4页)

剧本和小说不一样,时间地点人物交待很简单:“凌晨两三点,天空大地墨一样黑。(换行)村舍里忽然亮起一盏灯。(换行)屋内老王腾地坐起,惊呼:‘我想起来了,照片上那人是谁我想起来了!’”

编剧和打字员关系突破性进展,就在故事第一个高潮来临的时候。

青豆边听、边打、边落泪。没办法,她在听写打字中,早把自己的情感串了进去。落泪是她共情人物的反应。

老师大为激动,一口气叙到九点,还请青豆和顾弈一起吃了碗泡面。

周老师的效率很高,二十天就口述完一个电影剧本。他说,一个剧本的构思和资料准备时间很长,实际初稿很快,就是捋一遍,初稿写完再改改弄弄,一两个月就能拿去投。

周老师是急脾气,也是热心肠。后面的日子,他们慢慢熟悉,青豆学到很多。

知道青豆想学写剧本,他知无不言,教她写剧本的时候,要考虑拍摄成本,不能今天南城明天京城后天东京。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景点,每一个景都要考虑好再写,别一个景出现一回就没了。这太浪费了。这和小说不一样,小说飞天遁地都行,但剧本每一笔、每一景,都是制作成本。写剧本,除了艺术创作的部分,编剧脑子里还要有一个实际统筹的框架。

太贵的剧本,没有厂收的。写的时候,还是得抠着点写。

那些话,比庙里的上上签管用。

青豆回到校舍,每天都记录心得。再次陷入剧本创作的热情。

这个夏天对青豆来说,很像那晚礼堂舞蹈房,她踩在顾弈的脚背,身心放松,被经验丰富的人带着,专注享受荡漾的旋律。

同样,这也是相当被动的情况。

她能感觉到,生理上,身体渐渐恢复,心理上,因为打剧本这个工作充满了能量。而实际上,她和顾弈的裂痕并没有因为朝夕相处而弥合。

顾弈每天陪她,有求必应,但他并不开心。

他的眼神里透出股青豆都难以招架的疲倦。她试图逗他开心,有时候他也会开心,但很短暂。青豆与他推心置腹,表示以后凡事都会和他商量,绝对不自作主张。她讨好地抱住他,但顾弈并不领情。他牵起嘴角,似笑非笑。

青豆本来明白怎么回事的,但这半个夏天过去,她有点不明白了。

-

剧本初稿写完,周老师请青豆、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以及余辉之在文化馆后面的百花酒楼吃饭。

青豆拽上了顾弈。

席间,大家自然关心年轻漂亮的青豆:“是不是毕业了就办酒?”问的是青豆,看的却是顾弈。

这阵子,他们早就把两人的关系和背景从青豆嘴里套了出来。眼下,周老师把青豆当自己人,一副要做主的样子。

到了年纪,躲不过被催成家。

青豆保持微笑,顺着老师的目光看向身旁的顾弈。他似乎并不想回答,笑着接过老师的酒杯,说了句却之不恭。

文化馆的老师们多是文工团下来的,多才多艺,能喝能劝,青豆跟着喝了两杯,很快不胜酒力。

顾弈被他们灌得厉害。余辉之笑话他,“一杯接一杯,喝得就跟个大喜日子的新郎官似的。”这话换得老师们变本加厉的起哄。

青豆扫见他嘴角微醺的笑意,跟着弯起唇角,目光再往上一移,捕捉到他眼底装醉的清明。

回去路上,他们摇摇晃晃。青豆问他,“你想不想结婚啊?”刚刚他其实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顾弈有气无力,反问她:“你想不想?”

“我……”青豆看向他,“你先说。”

酒意拖住顾弈的脚步,一步都走不往前。

他疲倦地往消防栓上一歪,蜷起一条腿。好半天,他才说:“我会对你负责的。”

青豆的期待落空:“不是吧,你就是为了负责,所以每天跟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