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太子有心和无心?(第3/4页)

这让慕容祁听得都头大了,他都犯难了。

随即,他悄悄看了眼太子,见她神情若定似乎早就胸有成竹一样。

等葛秋他们问完了。

容铮统一作答道:“百姓自会选择,如今我们只需要将发展生存的机会留给他们,他们自己就会主动下山。”

接着,容铮将自己首先开通镇口城商道,由开城候暂时在那镇守,为民保驾护航,这样起码商道通行了,自然就能得到发展。

而且西北产的一些小玉米,甘蔗,苹果这些特产可以运往河间府。

这个时候河间府的地理优势就突显出来了,它就在北方各个区域的卡口,来自河间府的粮食会周转到各地去。那里是贸易区之一,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

这么个大工程确实需要很多人力物力在,但若是调动当地商人的话,起码能解决一半的工程压力,也能省一大笔钱。

于是,容铮提出了一个计划,她道:“将镇口城建设成农贸重镇,负责西以上各个乡村的集市的整合,并且每个村子分配一个档口,作为村子卖掉农作物的交易区。”

“而大量农作物就需要人运输,到时候官府亲批路条,让其放行。一律将货物运到河间府,河间府再往孤的南镜输送。”

最后孤的南镜那句话,让不少大臣的眼睛莫名一闪。送到南镜意味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太子殿下在南镜搞了一个什么商市计划,让大燕不少商人趋之若鹜,进南镜做生意。

几乎一夜之间南镜连穷人都变成了房东,可以依靠租金过日子。就连当地的丐帮们也拼命干活就为了买块地租给外来商人,他们也是赚的盆满钵满的。

而到了南镜的农作物会怎么样,会通过南镜地理优势卖到各个资源匮乏的小国去,尤其是水果蔗糖什么的,在那些小国都是稀罕物,跟金子一样的价值。

至于小国的土地上又盛产各种矿,如果这个时候和小国们建立了生意,那将是一笔十分可观的利润。

一旦太子的商市计划成功,那她一个人将富可敌国。

眼下如果不随波逐流跟着太子一起发财,那才是十足的傻子。

其实容铮还没有说的太详细,可旁边的赵思年却知道,太子心里很清楚调动商人就意味着调动了和商人利益相关的大人们。

大人们会借助太子这个集市计划,趁机发一笔财,这也是太子为何没有直接说的原因。

但赵思年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的简单,太子肯定还有后手,而她能摆在眼前的办法,对她来说几乎不算是办法,她真正的目的其实还在最后。

如此一想,赵思年开始对容铮变得越来越上心,甚至猜测太子下一步会做什么?

容铮也不负所望,她和大臣说道:“孤如今只有一个大概的计划,具体计划,还得请各位大人们帮忙制定每一个步骤,虽是一小摞地,但可作为农贸的试验地,供大人们各自发挥。”

大臣们有很多没有答应,但同样没有出口拒绝,尤其是五品的官员,他们很多都是跟商人打过交道的,商人很多难题都在运输和交通方面。

尤其是集市,大燕很多集市是没有整合过的,只要交钱就有个摊位能卖东西,根本不像太子说的那样将所有商品放在一起,运往一个大市场去卖。

很多普通的商人就靠当地居民消费赚钱的。

而现在太子亲自提供了一个有未来前景的地方拱商人做生意,只要这个政策一下,立马就有很多人挤着头下南镜。

到时候,南镜才真的是变成繁荣富庶的地区。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一场东风。

千秋拓特地拉着葛秋站出来,建议道:“不如就从运输开始,太子殿下可有什么人选?”

容铮道:“当地商人,可以通过官府复印盖章的雇工合同来招揽人力,而凡是参与修路的商人可记下名单,待商道开通,可让他们优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