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容铮得势(第4/5页)

当地的富户还以为只是设粥棚,但却没想到是出钱修路,并且还要开创南镜商会,会长定为慕容甫,副会长是李琴。

其实会长就是个摆设真正决定的人还是容铮。

倒是慕容甫高兴的不得了,觉得自己很受皇兄的重视,要为她赴汤蹈火,让李琴看着这个被利用的蠢丈夫,都觉得不忍直视了。

不过慕容甫确实幸运,当他成亲后第十天,京城来了圣旨,燕皇慕晋深封他为燕来王,本来燕来王是要改南镜王的爵号,结果因为容铮出面争取,千秋拓为了让女婿在南镜多占一些甜头,就天天带着一帮朝廷命官请求为五皇子封王赏地。

还联合安国公,现在安国公在京城失事,安贵妃也不受宠了。安家上下都处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危机感上,现在千秋拓出面为太子站位,还带上了五皇子。只要五皇子有好处,安家的大小官员就趋之若鹜地为太子站位。

毕竟南镜可是块好地方,只要五皇子成为燕来王,迟早,南镜王一崩,南镜的所有主权就属于五皇子掌管了。

实际上,懂得人都知道,燕来王以后不过是太子旗下的一条腿,太子才是南镜的半个主人,剩下的半个则是李琴。

封赏到了南镜,大批的赏赐都让燕军用马车拉了过来。

其中赏赐的最多的还是书籍,农书,这补充了李琴在之前的遗憾。

而燕来王的称号戴在了慕容甫的头上,大家都得喊他一声燕来王。

其中得知燕来王的称号被夺走了,哭的最伤心的莫过于南镜王。只不过南镜王手下人少,子嗣又稀薄,估计等他去了,南镜王家族就成为了历史。

不过容铮给了南镜王一个承诺,那就是承诺南镜王子嗣可以再继承王位,只不过不再是亲王,而只是郡王。并且每年只出席南镜各种节日,宗庙。这无疑是完全架空了南镜王,让南镜王室彻底变成了一个吉祥物。

但要是南镜王不答应,就连吉祥物都当不了。当了吉祥物起码整个南镜还会供着南镜王,南镜王不愁吃不愁穿,还有专人的保护。

南镜该处理的已经处理完了。

容铮开始利用南镜王燕来王需要亲卫保护,而开始募兵,钱她是没有了,全部都由南镜识趣的人资助。

而李琴会出一部分粮食供给。毕竟容铮的利益不倒,她才能持之以恒地从容铮身上获取从燕国的好处。

于是在双方配合下,容铮总共募到一万三千人,容铮决定让周虎留下来帮自己训练这帮新兵。而幸存下来的燕军分别都升了官,牺牲的燕军则是立了烈士碑,还专门请人刻了这些烈士为南镜燕人战死,才有现在南镜燕人的地位。

尤其是受到好处的南镜燕人,他们能清晰感觉到燕军胜利后,那些欺负他们的辽人开始变得客客气气,才有了自己是客人的自觉。

然后在宣传之下,南镜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些牺牲的燕军,为活着的他们带来了多少实质性的好处。

甚至有的老百姓觉得自己不能为烈士做什么,但享受烈士带来的和平,他们又感到无以回报,就送到年龄的孩子去参军希望继承烈士的遗志,继续保护南镜的燕人。

于是一万三千人,增加到一万八千人。

由于参军的燕人大量增加,也增加了燕人在南镜的影响力,是的南镜燕人的地位又迅速提高了不少。

而获得这些好处的商人,想要双赢,他们就得想尽办法让燕人继续维持这个地位,于是就开始大量修路,出粮食出牛羊,能抱团的燕人都抱在一起。这些都是他们受了不少苦后的教训,民众们的行动无疑是给了南镜内斗势力一个打脸。

当这个消息传回京城时,已经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和赞赏。

而起到这一切领导作用的人便是容铮。

容铮在巡视了公衙后,她亲自出了一半的题交给了李琴,只不过她的题不同,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写了一条做题者,必须亲力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