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赵思年炸开了(第2/3页)

容铮手一抖,她认命道:“说吧,孤该怎么和你一起练武?”

千秋燕扫视着周围的庭院,面积宽广,附近有弯月的小桥和假山窟窿淌下的流水,绕着屋内的观景,她便道:“我在庭院练习刀法,殿下就在外门跑三圈吧。”

容铮伸出二根手指讲价:“二圈。”

千秋燕:“二十圈。”

容铮:“三圈极好的,三圈极好的。千秋小姐真是为孤考虑到极致,知道孤只能跑三圈。”

千秋燕很体贴地没有拆穿她,她点点头说:“这是为殿下量身打造的锻炼法,殿下能理解

我的苦心便好。”话顿,她指着那座弯月小桥:“去吧。”

这种语气就好像是宠物的主人往外扔了个飞盘,然后喊她的狗去接飞盘,把飞盘找回来一样。

容铮右手持着竹扇轻轻地敲着自己的额头,她神色无奈:“是,是,是。”

河间府低价卖粮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河间府的百姓们有多少就来多少,并且穆王规定每个人只能买一斗米,七天后再另开改为卖二斗米。

如此就限购了,也没有违背自己做出的承诺引起百姓们的不满。

穆王现在的名声可以说,通过河间府,散播到各个角落,一时间名扬了整个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本身雨水稀少,不适合种植水稻,大多数种的是适合耐旱的农作物,比如辣椒土豆红薯大蒜等等,这些农作物与南方水稻地区有着密切的生意交流,互相需求,所以每到冬天如果南方地区受影响,因为天气不能及时往返押粮贸易,那他们也跟着没米吃。

大燕国本身就是个吃米持筷的民族。对米的需求量更大。

也不知道谁传遍了整个西北地区,使得除了河间府以外缺粮过冬的穷苦百姓也开始动员起来。

瞬间河间府人满为患,哪怕穆王慕容祁再多的米也不够发下去,还有几个大粮商松口已经送出十个米仓的粮食,哪怕是堆积如山的粮食,面对潮涌般挤过来的百姓们,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面对手头上的粮食越发紧缺后,赵思年在此刻终于意识到了大燕国已经病了,病患的预警有可能就是这一场河间府县保粮外的冬灾。

说来也奇怪今年下雪量比往常严寒一点,就已经导致大燕国那么多百姓无粮无米过冬,若不是县保粮一案,赵思年都不知道,大燕国有那么多百姓一直过得水深火热。

原来,他一直都在蜜罐屋里审视着整个大燕国。

西北地区都在闹局部的粮荒,那再远北的地方,边境又会怎么样?

河间府的地势非常重要,它是南北交界处的粮仓,如果河间府出事了,牵连的就不单单是县保粮受害的百姓们了,还有依靠河间府中枢处运粮的,整个西北乃至远北边境地区。

赵思年越想越惊心,他已经无力地靠在椅子上,

双手垂落在地上,看着眼前百姓们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官吏上下齐心发粮照顾百姓,他们都因为有了粮食有了秩序,才有了生活的希望,但他的心彻底地寒冷下来,甚至浑身对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

赵思年此刻遍体的冷汗。

因为似乎只有他一个人发现,眼前的景象,不过是老天在雪灾饥荒前,怜悯施舍出的回光返照。

其实真正的灾难,它马上就要来了。

赵思年魂不守舍地坐着,慕容祁注意到他早上还有精神,现在怎么反而一副陷入绝望的状态。

慕容祁没有多想,因为他准备给河间府百姓过冬的粮食,已经足够了。

再过几天审理了陈大人,就带他回京复命。

慕容祁道:“本王看你累了,回去休息吧。”

赵思年朝穆王抬了抬手,绝望之中透着一丝光泽,仍旧想追逐可能点燃的光,他想,如果,如果穆王可以解决这个大灾难的话,那他,一定是天命所归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