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应试考试(第2/3页)

易夏听着,下意识看她。

李欣然摸了摸自己的脸:“怎么了吗?”

易夏微笑,摇了摇头:“没什么,你放心吧,短时间内,我肯定不会搬出去。”

“那也好,”李欣然点头,拎了拎面前的袋子,“这些东西你确定不要了是吧?我搬下去可就搬不上来了。”

“搬下去吧,”易夏说道,“我以后不会再用到它们。”

都是另一个易夏的东西,且东西都还好,基本都是些摆件之类,丢掉实在是浪费,可她又不愿意用那些,索性叫李欣然来拿,正好可以装饰楼下那个客卧。

原先不确定两人会不会换回去,易夏并没有去完全处理这些东西,如今既然确定以后两人不会互换,该处理的东西总要处理掉。

就算是她,有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出现在她眼前,瞧着确实有几分碍眼。

等到东西全部被搬走,她看着清空的次卧,心里也畅快了些。

因为这个原因,她下午都没有码字,全部时间都用来整理这些东西了。

好在她现在的存稿足够支撑,偶尔收拾东西,就当是放松心情。

新文剧情继续推进,在古代科举的环境下,除非是家境极好,否则基本都需要入私塾学习,否则的话,恐怕连科举的资格都没有。

女主同样如此。

在了解到科举考试的前提条件之后,她就已经想好要入私塾,只是以她家的情况看,哪怕只是私塾束脩的付出,也是极为昂贵的。

如今遇到能免去束脩的好机会,她自然不会错过。

“三家私塾大考,前来考试之人却不仅仅只是三家私塾之人,还有许多县城周边的学子,这些学子并不像徐絮那样只是在家自学,多少都是在村塾读过的。

只是村塾的水平,终究比不上县城私塾的水平。

徐絮光是在人群中站定的这会儿时间,就不止一次听到旁边的讨论声,说是这三家私塾,先生都是举人,光是这一点,就足以叫人趋之若鹜。

徐絮年岁小,再加上常年营养不良,看上去比实际的年纪还要小一些。

如今她在家学习,徐祖父更是将她当成宝,拦着不让人群挤到她。

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人直直撞了过来。

徐絮抬头,看着来人正要说话,却被徐祖父拉住:‘絮儿,这里是县城,可不能再得罪人了,这些人是童生,又出现在这里,怕是家底丰厚,这县城的私塾不好进,等咱们攒了钱,回头找个秀才先生,也能有机会科考。’

在徐祖父的絮叨之下,差点撞上他们的几人目光也扫了过来,只是一眼,徐絮就知道这几人认出了她。

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先前在村里,被她气跑的童生。

几个童生自然是认出了徐絮,见她出现在这里,大概猜到她的想法,彼此低声说了几句。

……

三家私塾联合大考,又有免束脩这样的好事,自然来了不少学子,为了让这些学子都能考试,他们甚至还借了一个大堂,供学子考试。

不过在考试之前,还有‘口试’,不用纸笔,以口试应答,若是连口试都答不上,就没必要参考后面的笔试了。

徐絮自然也在其中。

但在她站定后,先前那几名童生,却也站到了她的身后。

她一开始还不知道什么原因,直到轮到她的时候,她被后面的人推到了另外的队伍去。

既然是三家私塾联考,试卷也是由三家分批,徐絮原本是在左侧队伍,被身后的人一挤,就到了中间。

而在她面前口试的老师,问的都是关于‘孝’的问题。

而宰予,曾与孔子有对话‘三年之丧,期已久矣!’,被孔子评了一句‘予之不仁也!’

宰予认为父母去世服丧三年太长了,只需要一年就足够,可孔子却认为孩童既然要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照顾,父母去世,子女自然应当服丧三年,以报父母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