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4/5页)

兵临城下却没有提前听到半点风声,仅有一种可能,周围的屯兵点包括村舍全部被害,没能留下活口前来通风报信。

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敌军来犯,烧杀抢掠并不奇怪,但是一个活口也没留下显然不太正常,说明这次不只是来打秋风,而且此时必定士气高昂,怕不是杀红了眼。

一旦泾州城破,即便他带头投降,城内九万百姓恐怕也性命难保。

赵白鱼:“是有备而来,也是图穷匕见,看来桑良玉的目标是泾州。”

窦鸿道:“城内算来也有将近四万的兵马,可大夏最强骑兵在这儿,围城的兵马少说也有两三万,还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有增援……要是没攻城武器还好,偏偏拿出威力非凡的攻城武器!明明大夏以缺乏攻城武器出名!而今用毒.气弹攻击,却不敢擅开城门迎战。对方似乎提前吃下解毒丸,不惧毒.烟,眼下正疯狂攻城,咱们城门口根本离不开人!可这时候上城门就是去送死啊!”

他急得团团转。

赵白鱼:“精兵聚于此,迫不及待攻城,还拿出从前没有的攻城武器……桑良玉对泾州是势在必得,恐怕后面还有夏军分股而来!必须动员城内所有将士及百姓:敌军突袭,死守泾州!”

桑良玉先是在西北一带佯攻,接着又借天都寨一带堡垒群和镇戎一带堡垒群佯攻,调开大量兵马而顺利绕至泾州,围攻泾州,大张旗鼓的耗费兵力,做一系列虚虚实实的动作,就为了一个泾州?

即使攻下泾州也守不住,短时间能占上风,一旦西北诸路将领反应过来,三四十万屯兵自四面八方包抄而来,必然能歼灭大夏所有兵马。

届时大景虽损失惨重,但大夏必定以亡国告终。

这席卷西北的阵仗怎么也不像只是来掠夺一番便撤退——

“桑良玉是个疯子,愕克善的评价如此,若是一家之言尚不可尽信,但王月明话里话外的评价也是如此,那说明他真的是个疯子。疯子本就令人畏惧,聪明且没有道德的疯子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他的思维不能以常理揣度。”

赵白鱼负手背对窦鸿,嘴唇翕动,声如蚊呐,变更思维,如果他是贪求功名、背信弃义,钓名欺世的疯子,如果他是桑良玉,他做这一出的目的是什么?

“桑良玉千里迢迢,背井离乡,背负叛国骂名,兢兢业业为大夏筹谋,但是大夏上至君臣下至百姓并不记他的好,反而处处提防。毫无疑问,桑良玉怨恨大景,当年投靠夏国便迫不及待策划几场战争力挫我朝,之后的一切政治手段,与其说是心向大夏朝廷,不如说还是针对我朝。”

“……他还是怨恨大景,怨恨当年元丰帝因私情而断他前途,害他孤身漂泊异国,而现在大夏背叛了他——桑良玉这等自负之人必然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篡位,青史留骂名,只会怪大夏皇帝和朝臣,所以篡位后大肆斩杀反对的贵族,肆意发泄报复过后,在心态失衡的情况下,下一个报复对象就是大景。如果此时还暴露出大通钱庄、兵工厂的问题,且追查到线索源自泾州……不妙啊。”

“桑良玉得位不正,国内还有拓跋明珠和不服他的贵族等潜在威胁,在这节点发动大规模战争,挖空国内防御兵力,倾巢出动,总让我觉得他像是准备随时拖着一个国家送死,死前留给大景君臣一个惨痛的教训。”

太疯狂了。

他的猜测很疯。

如果没猜错,桑良玉更疯。

“泾州城绝不能破。”

一旦城破,以他此刻揣度的桑良玉的思路,对方很大可能会屠城。

“待夜色降临便令士兵出城门迎战,挑几个机灵点的兵混在里面分别从各个城门跑去环庆、原州搬援兵。”顿了顿,赵白鱼艰涩说道:“告诉他们,此行九死一生,但朝廷会妥善安顿好他们的家人!我们身后有九万百姓性命,尽数系于他们身上,万望顺水行舟,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