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3/5页)

郑楚之脸色苍白:“我没想到会冤死这么多人……小赵大人,不瞒您说,我征战沙场数十年,手里没有上万也有数千条人命,不怕手染鲜血,更不怕亡魂索命,因为我知道我所杀非无辜,我出师有名。但这次,我的确怕了。”

起身,郑楚之对赵白鱼作揖鞠躬,“我还是那句话,小赵大人,您有怨尽管冲我来,我求您发发慈悲。”

说完,郑楚之走了。

望着郑楚之佝偻且苍老许多的背影,赵白鱼忽然想明白郑楚之这样一个蝇营狗苟的官为何能在冀州军里当了几十年的将军。

海叔替换赵白鱼的茶水,轻声说:“郑楚之还算有种,不过官场尔虞我诈,本就凶险。这次事关靖王和淮南屯兵,桩桩件件都刺激元狩帝的杀心,眼下谁都想从浑水里爬出去,唯恐慢一步被淹死里头。小赵大人,您已经置身事外,就别再回头,那些人被冤死也和您无关。”

赵白鱼捧着茶杯出神,半晌后问:“两千多人都无辜?”

海叔:“至少有一半无辜,剩下的一半有九成罪不至死。”

赵白鱼茫然问:“他们都会死吗?”

海叔慈爱地望着他:“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良久后,赵白鱼喝下凉了的茶水,低声自言自语:“没人能不以律法为准则就要别人死。”

海叔没听清:“小赵大人,您刚才说什么?”

赵白鱼抬头一笑:“霍惊堂去哪了?我今日没见着他。”

海叔:“许是处理任务去了。”

赵白鱼:“陛下经常私底下安排任务吗?”

海叔:“倒不是针对郡王,任务直接派发到唐河铁骑里,郡王是铁骑首领,有些任务不得不亲自处理。不过也就今年忙了点,前两年一年到头闲赋在府里。”

“这样啊……”

霍惊堂接了什么任务,赵白鱼心里有了答案。

有人向康王告密账本和屯兵两件事,郑楚之以为是他干的,他不知道霍惊堂也参与其中。那天霍惊堂收到扬州的来信,说郑楚之和东宫想到破局之法,其余不肯再多说。

赵白鱼猜郑国公府和东宫联手瞒下屯兵和账本两桩事,但霍惊堂偏要捅破,他想逼元狩帝盛怒之下不顾圣祖遗训杀了靖王?

霍惊堂想取靖王的命应该不难,只是靖王这么轻松地死去,还以亲王墓规格下葬,还可以留名青史,就不符合他想看到的结果。

他希望靖王被贬为庶人,在天下人的唾弃声中,以乱臣贼子之名凄凉死亡。

赵白鱼摸透霍惊堂的心思,心惊于他竟如此仇恨靖王。

他若有所思地摩挲佛珠,霍惊堂在陛下心里的地位非同小可,完全能直接入宫面圣,何必多此一举借康王告知元狩帝?

除非霍惊堂笃定康王心软,会隐瞒某些事。

而这些事一旦说出,会造成比现在更庞大、更血腥的大狱。

赵白鱼撑大眼,心里的震撼可想而知,难道和郑国公府、东宫的破局之法有关?他们不会糊涂到联手靖王隐瞒屯兵和账本的事吧?

该说不说,赵白鱼猜对了。

如无霍惊堂告密,这个局就真让东宫他们破了。

犹疑间,赵白鱼听到敲门声,抬头看去,却是海叔敲着门框说:“小赵大人,郡王躲在佛堂里抄佛经。”

“躲?”

海叔满意于小郡王妃的敏感,开心地说:“郡王烦躁的时候,就会躲进佛堂一遍遍地抄写佛经。以前每次打完仗,空下来的时间里,就到邻近的庙里替死去的将士们供一盏长命灯,在佛堂里抄佛经、默诵佛经。郡王他啊,其实不喜欢死人。”

赵白鱼沉默。

海叔悄悄瞟着赵白鱼,趁热打铁:“郡王生性固执,连陛下也说不动他。自从他得知生母死因,便暗恨靖王,不令他身败名裂、除之后快,就不罢休。但是靖王手里的丹书铁券太棘手,想达到目的势必会伤及无辜……小郡王眼下想必很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