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人生苦短啊,他只是有那么一点不甘心(第3/4页)

谢照道:“你真的如此憎恨我吗?再也不愿见到我了。”若是从前的大梁丞相,无论如何也不会问这样一句。

谢珩终于道:“您是父亲,我永远不会憎恨您。”他没有继续说什么,该说的话早就说尽了,四目相对,唯余沉默,这一刻他是真正的心如止水,政治不是谁说服谁、谁改变谁,甚至与是非对错都无关,政治是铁血的强权,说一不二,谢照注定无法理解他,他也不可能去憎恨行将就木的父亲,若只是为了宣泄,更没有任何意义。

谢珩放下文书,转身离开了。

谢照仍是一瞬不瞬地望着那道逆光的身影。

谢珩今日前来这一趟,没有流露出任何激动的情绪,说的话也都很平淡克制,但那一刻谢照望着那道背影,心中却忽然生出种从前没有过的感觉,他隐隐意识到,这一次他或许真的失去了他的儿子。

相比较于从小便惹人怜爱的谢灵玉,他一直对谢珩的要求更高,回想起来,父子之间的温情反倒少得可怜,桓郗去世时,谢珩才刚出生不久,当时他位及丞相,每日公务繁忙,没法管顾他,两岁不到时,谢珩便被祖父谢晁接到宁州抚养,谢照此刻看着那道远去的背影,他莫名想到了一个久远、朦胧的场景。

那一年初夏,他回宁州祭祖,在松柏森森的庭院中与五六岁的谢珩相遇,彼时祭祀已经结束,月夜清澈无尘,小孩孤单地立在清池边,遥遥传来三两声“四月秀葽、五月鸣蜩”的诵读声,谢晁让侍者来领谢珩回去休息,却被他拦下,小孩察觉到来自身后长辈的注视,自觉停下脚步回头看向他。

他们互相认出了对方。他随手从一旁的竹树上摘下两片宽叶子,手指翻折几下,便出现了一条细细窄窄的船,这种小东西他曾给女儿做过许多,但谢珩确实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小孩安安静静、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他将那叶小舟轻轻放入清水中,池水澄澈见底,小船、月光、松柏还有父子两人的影子悠悠荡荡地飘着,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琥珀,飘在无垠的月夜中。

“谢谢您,父亲。”

他闻声看过去,五六岁的孩子静静地看着他,一双与月夜同色的眼睛泛着柔和的光。

谢照从遥远的回忆中回过神来,堂前已经空无一人,他终于慢慢地、轻颤着深吸了一口气,长久地坐在冷下去的暮色中,一颗心如浇筑的铁锡般渐渐坚硬起来。他是对的,终有一日,他们都会明白,他忽然厉声喝道:“来人!”

谢珩走出庭院,往事历历浮上眼前,最终化作过眼烟云。

侍者从后面追上来,低声道:“大公子,老大人他不愿离开盛京,他说,圣朝以孝治天下,建章谢氏为簪缨之首、忠孝典范,不能让你背负不孝的罪名。”

谢珩没有说话,继续往前走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一天一夜过去了,风雪仍是狂乱地飞舞着,深夜的谢府门口,裴鹤骑马而至,他翻身下来后迅速步入谢府,问过侍卫谢珩在何处后,立刻转身往隐山居走。

夜早已经很深了,谢珩一个人站在水廊上,望着风雪中的湖心亭,今夜他一直都站在此处,不知想些什么,身后有动静响起来,回头看见是裴鹤时,他的眼神微动,“有消息吗?”

裴鹤罕见的面有难色,摇了下头,“确认过了,不是他。”

前阵子雍州有消息传回来,说是在当地找到了李稚,谢珩派裴鹤亲自前去雍州查看,裴鹤到了一看才发现,是手下的侍卫认错了,那并非是李稚,不过是个重伤的旅人罢了,让侍卫将人送回家乡后,他立刻赶回盛京复命。

裴鹤见谢珩不再说话,“大公子,属下无能!”

谢珩良久才道:“不是你的错。”

裴鹤听了万般不是滋味,他深知谢珩如今最记挂的就是李稚的安危,对于当初把李稚跟丢了的事,他始终感到愧疚,有件事他与谢珩都心知肚明却从未提起过,那样举步维艰的大雪天,李稚一个人身负重伤应该走不远,可这都过去这么久了,竟是了无踪迹,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