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风雨欲来(一)(第2/3页)

谢照说着话笑了笑,将手中的丝弦慢慢缠绕上铜制的弦柱,箜篌发出一两声颤音,溶溶月光照耀着衰老的脸,一刹那间似乎仍然能见到那时谢家少年英俊清冷的样子,他轻声道:“这三十年来,我一直都在思念你的母亲,我梦见她一个人坐在月下的窗前弹奏箜篌,我想到我们已经分别数十年了,而她还是年轻时的样子。”

谢珩出生不久即丧母,他对自己的母亲毫无印象,这也是谢照第一次主动在他的面前提起他的母亲桓郗,那个美丽的、端庄的、聪慧的女人,用短短的二十多年,讲述一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传说。

谢照沉默着,谢珩也没有说话。

谢照看向他道:“我的时日不会太多了,原不想打扰你们做小辈的,但有些事情想了又想,仍是放不下。我写信喊你过来,是有件事要交代给你。你的母亲当年安葬在了徐州,我的日子快到了,如今还是要将她接回来,等我百年之后,归葬于宁州故里。”

士族向来有夫妻分葬的传统,夫妻二人中若是有一方先行去世,则要将逝者安葬在外地,等到另一方百年后,再由子女去隆重地将棺椁迎回来,安排合葬一处。这原本是谢家人当年在北方经历战乱时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乱世时夫妻离散是常态,一方去世后只能就地安葬,另一方去世前,则会交代子女将来要迎回尸骨归葬一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传统。

谢照原是打算亲自去徐州接回桓郗的棺椁,东西都早已经备好了,但那日霍燕来过之后,他却又改变了主意。他对谢珩道:“你是家中嫡长子,照规矩,这件事还是要交代给你,答应我,将她好好地接到宁州。”

谢珩点头,“好,我会去将母亲接回来。”

谢珩没有多说别的话,正如谢照所预料的那样,即便是面对时日不多的父亲,他这个儿子还是一贯的沉默寡言。

等谢照回屋歇息后,谢珩把徐立春叫了过来,“我去一趟徐州,我不在盛京时,不必召赵慎、赵元入京述职,雍州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修书送至徐州。留霍燕在盛京,安排他的长子霍耀入职府阁,职位不必过高,从四品以下任他自行挑选。即刻修书青州,将桓礼召入京畿地区,另外,”他说到此处停了一下,声音也跟着轻缓起来,“看好李稚。”

徐立春点头,“是。”前面几条倒是好安排,只是最后一条却稍显模糊,他提出问题,“若是李稚联合雍州,想趁机做些什么,该如何处置?”

“不会。”谢珩心中清楚,对于李稚想要做的事来说,眼下的时机还远远尚未成熟,他不会贸然起手,谢珩道:“看好他,别教他出事,也别教他离开盛京。”

“是。”

此去徐州路途遥远,来去没有四五个月恐怕不能回来,谢珩的心中也有隐忧,但谢照的身体恐怕支撑不住了,为了安排后事,他不得不尽快启程。他仔细交代完东山与盛京两处的事宜,确保不会出现任何差池,即便真的出事他也能够立刻知晓,然后才让徐立春妥善安排下去。

在谢珩离开后,谢照转头吩咐家中仆人收拾东西,他将要启程回盛京。他重新从锦匣中取出霍燕交给他的那封书信,没有打开,对着阳光看了会儿,泛黄的信封被照的透亮,隐约显出些文字的阴影来,他的表情平静祥和。

正如坊间所传闻的那样,西北老一辈的将军之间交情匪浅,如霍荀、卫盛、以及更早的王珣、王道陵等人,其实私下都是有过生死交情的密友,彼此在地缘上互为友邻,又同为边将一起抗击氐人,往往跟容易发展出深厚的情谊,同样的,也更容易探知到彼此的秘密。

这是朱雀台案后卫盛寄给当时的黄州太守赵元的一封密信,意外地被霍荀截获抄录,霍荀保存这个秘密近二十年,直到今日才拿出来为自己的子孙投石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