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3/3页)

楚贺潮说穿着呢,“别说,刚开始穿还不习惯,后面不穿还觉得难受了。”

元里得意挑眉,“要是穿着不舒服,我还会让你穿?”

楚贺潮哼笑一声,“瞧你这得意样。”

弄完了这件闹心的事,两个人都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元里终于有心思去收揽来自南方的大儒和名士了。

早已决定在幽州多留一段时间的大儒名士,本身多多少少已有了追随他的想法。等真正和元里接触时,更是臣服在了元里的人格魅力之下。

元里此事进行得相当顺利,他将这留下来的大儒名士一部分留在幽州处理文书,一部分送去了并州各郡,让他们给张良栋、相鸿云等人当下手,填补空缺。

自然,能被元里派过去的都是他觉得可以任用的人才,是渴望做实事帮扶百姓的人。

这七成大儒名士算是大大缓解了元里手里人手紧缺的问题。两个月后,张良栋的五个弟子也千辛万苦地赶来了蓟县。

得知他们的老师在并州任郡守之后,这五位孝顺师长的弟子只休息了一日,又连忙赶到了并州协助张良栋。

至此,元里的人手才勉强够用。但他仍然觉得手下人还不够,亲信太少。

郭林几人去往并州之后,元里身边能用的人就足足少了一半。他又将亲兵中几个机灵的小子提拔出来培养,与丁宗光一起,接替离开人的职务。

如果可以,元里倒是想把幽州、并州从县令开始全部换上自己的人。但这并不现实,其一便是人手不够,其二便是有些县令还是很有良心的,就如同元颂一般,因为出身不好,终其一生便只能做个县令,便做得格外认真,尽忠职守。

但更多的则是蛀虫贪官,正因为明白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有进阶之路,便将愤恨颓然转为贪图享乐,搜刮能搜刮到的一切民脂民膏。

想要分辨这些县令是好是坏,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