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二更合一(第4/6页)

再慢的话,妈妈就要被抢走啦!

说罢赶紧拉着妈妈跑到枇杷树下,这里人多,有安全感,而且小女娃的妈妈也在,就不会想抢他的妈妈了!

乔露忍俊不禁。

……

八十年代,物质生活比起六七十年代丰富了许多,以前过年吃忆苦思甜饭,现在过年可以吃大鱼大肉了,但仅限除夕夜那么一天。

因此,春节绝对是一整年当中最大的喜事。

为了过个好年,居民们都舍得花钱置办年货,没钱的也愿意为了过年提前省钱。这不,最近几个傍晚,聊天的话题都是跟春节相关联的。

“还有三个星期不到吧,干货啥的都你们买了没?”

吴桂芳笑道:“买了买了,下午那会儿我就带乔露上市场逛了一圈,哎呀,那叫一个挤,挤得我肋骨现在还是痛的。”

为了跟大伙儿抢一扇猪板油,吴桂芳真是拼了死命挤,乔露算有先见之明,没跟着一块儿挤,比起腻歪的猪板油,她更倾向于大家都不喜欢的瘦肉和一些猪下水,打算做成卤味,又香又爽脆,别提多下饭。

“买了啥好东西,还把肋骨挤痛了。”

吴桂芳得意洋洋的笑起来:“猪板油!老大一块了,三斤呢!”

哎哟妈耶!这得熬多少香喷喷的猪油?

大伙儿羡慕地不行,田家婶子埋怨地睨她:“咋不带上我,让我也把肋骨挤痛,好歹换回几斤猪板油。”

“哈哈哈——你可太逗了。”

大家相互调侃,没多久话题又往乔露身上扯,

“哎,你们母子俩,今年过年,是不是要跟徐海州回北方啊。”

乔露摇头:“不知道诶,还没问过他。”

“那肯定要回去的,你家男人每年春节都回北方过。”

乔露有些诧异,面上不显:“哦,那应该是要回去的吧。”

林采荷纳着鞋底,笑道:“回去好啊,回去热闹,北方应该有不少亲戚,正好你还没见过他父母。”

宋青苹附和她:“是啊,结婚了还没见父母,这咋说得过去,肯定得回。”

“那我晚上问问他。”这会儿徐海州又去浴室洗澡了,不知道是不是北方人都喜欢上浴室。

有些事就是这么邪乎,这边正说着回不回北方呢,就听外边有人喊:“88号徐家邮件!88号徐家邮件!徐家人在吗?出来拿信,有你的信!”

刘晓红跟儿子上副食店打醋,拎着醋罐子刚回来,临门就碰到邮局的信差。

“谁家的邮件啊?”她问。

方有为瞥了眼邮差:“不知道,说是徐家,哪个徐家?”

八十年代,一个人来邮件往往会惊动整个院子的邻居,一听某某家的信件,姓某某的全跑出来,生怕喊到的信是自己的。

“徐家?你是说外院的徐丝苗还是内院的徐海州?”刘晓红问那邮差。

“就是88号的徐家嘛!徐海州。”邮差这样回。

“哦……”刘晓红觉得有点不对劲:“可咱整个院子都是88号呀,你咋不知道,你是新来的吧。”

年轻小邮差愣了一下,挠挠头,“确实是新来的。”

“之前那个小罗呢。”刘晓红又问。

“腿摔伤了,我带班呢。”

“哦……”从头到脚反复打量他,刘晓红若有所思,忽然咧开嘴笑道:“小伙子你看起来好年轻,有对象了没?”

原谅刘晓红职业病犯了。

小年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这么一问,脸都红了

家庭条件各种问,眼见着祖宗八代要被问出来,她儿子方有为赶紧把人拉住。

“哎呀,妈,别唠了,人家还忙着送邮件呢。”

小邮差感激地看向方有为,外院徐家的徐丝苗来了,发现不是她的信,又派人上内院叫徐海州。

没一会儿,乔露牵着儿子出来。

“来了来了!”怕让人家久等,一路小跑着出来:“请问是我先生的信吗?徐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