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前谋(第2/3页)

无论是金古梁温的武侠传奇,还是号称写稿机器的倪康科幻系列,都是颇有一番作为发展的IP……而最关键的是,现在要搞他们的版权改编,靠着赵氏这边的关系走走路子,是不难也不贵。

面对这就在身边等着挖的大金矿,苏韵自然是不会放过——影视改编版权、游戏改编版权、漫画改编版权什么的都可以陆续提上日程。

当然了,漫画这边来说,苏韵是不太熟悉港漫的历史,不过港漫的画风倒是没有日韩的精致可爱而是更偏向于美漫的肌肉写实,很是适配武侠和科幻风格。

而且港漫的人才同样也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比如随着八、九十年代经济腾飞后所衍生出来的娱乐需求,也会逐渐衍生出华夏独有玄幻风格类的《风云》系列以及香江社团题材的《古惑仔》系列……

金古梁温的武侠类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某某群侠传;倪康的科幻系列和《风云》的奇幻题材可以走寓教于乐路线,前者做“培养科学兴趣小游戏”,后者做“历史传奇趣谈”——嗯,这样就更符合小霸王计划那个“学习机”的名头了。

至于《古惑仔》系列,这个题材则是成也时代败也时代,正正碰上了盗版横行和内陆青少年教育普及程度不足、经济和社会都处于一个极其尖锐的矛盾点的时期。

要说它教坏人,倒也不至于——它这个系列故事的核心,都是在描述混社团混江湖的人没有好下场,是典型的通过描述黑暗来反衬光明的反面案例教育故事。

最惨的是,它当初是就连在香江本土都是饱受社会各界抨击,不允许引进内陆播映的——偏偏那个时候盗版风气横行,《古惑仔》的主创团队钱没赚到,“教坏人”的辱骂倒是两边都挨了不少。

但要说它无辜,它也是绝不无辜:因为它的出现以及后续的影视改编,为了销量和票房等利益问题,是用一种很容易煽动人心的爽文手法去表达社团人士的“酷”和义气,再加上那些简单明了地解说不义之财获取方法的片段剧情,便是直接给处于懵懂迷茫之中的内陆青少年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无意中窥探到了邪恶和罪恶的边缘,唤醒了心中沉睡着的恶魔。

学好总是要比学坏难,一旦尝试过这种轻易获取钱财权色的方法之后,不止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就连许多意志不坚定的大人都容易沉陷下去,迷失本心。

苏韵没经历过那个混乱的年代,但《古惑仔》系列的影响不止在香江和神州大陆,以至于直至后世,都仍然有人在网络之上忍不住去回忆那个疯狂的旧年岁月,令未曾见识过此番混乱的新一代人在他们那“再闻已是狱中人”的叹息里,瞥见那一代人年少无知的轻狂时光。

那本来应该是一段力争上游、勇猛拼搏的进取时间,可惜却是因为文娱大方面的不上心和错误的把握指引,导致为数不少的一代人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仿佛是为了追求经济的腾飞,而献祭了文娱一般。

这是一个无可避免的问题,社团题材的兴起就是来自于底层人群精神需求的兴起,苏韵是深知受教育水平和接受力成正比的关系,所以早年间那些“电影下乡计划”,都是从大城市再到城镇再到乡村,逐层逐级地向下蔓延,必要时还薅了一把知青们的余热,让他们在最后的上山下乡时光里,真切地落实了“将知识带给农村”的任务。

而受教育水平越是低的地区和人群,外人是很难直接将新时代的三观加诸于他们身上。

因此,与其被动,倒不如化被动为主动,顺着以后《古惑仔》系列的热度,推出相应的单机游戏,让这群无心向学沉迷娱乐的迷途少年在网吧和游戏机面前自投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