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3页)

顾县丞面色刷白,打着摆子从小马扎上摔到地上,顾玉成惊骇得双手捂住嘴,连连摇头:“不问了不问了,天机不可泄露,我不问了。”

燕红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也没那心思去计较这位四少爷的“反常”表现,只对战战兢兢地爬起来坐回马扎上的顾县丞道:“我懂县丞的意思了,王知府是个嫉恶如仇敢告状的人,他要是来了,贵阳府若有做过恶事的人,就要坐不住了,是这样吧?”

“回小仙师话,正是如此。”顾县丞用湿淋淋的汗巾擦了把额头上的冷汗。

燕红眼神一冷:“那关家马队所行之事,便是听命于此人了?这人究竟是谁?”

顾县丞不由苦笑,摇头道:“知道关家马队听命于谁倒是容易,可只凭这条线索便想追查出幕后主使,却是难如登天。”

燕红先是面露疑惑,随即若有所思。

史书上,哪怕是皇帝亲命三司严查的案件,也有不少悬案。

说白了,哪怕是普通人想做点恶事呢,也会尽力遮遮掩掩,何况是手眼通天的高位者?

找一两个死士背锅,或是巧妙地栽赃给其他人,于手握大权的一方大员而言,易如反掌。

“既是如此……那咱们黔地,有这本事能耐的高管,究竟有几个?”燕红皱眉道。

这个就是顾县丞的老本行了,当即仔细为燕红道来。

黔州道地方虽穷,该有的衙门一样不少。

首先,是主管地方行政的黔州道承宣布政使司,常称为“布政使司”、“布政司”或“藩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这两位皆是从二品的大员,跺跺脚便能让黔州道抖三抖。

其下,有从三品的左右参政,从四品的左右参议;各司其职,分管督粮道(征收田赋)、督册道(户籍)、分守道(往府、县镇传达催办布政司公事)。

参政、参议员额不定,这些最低也是从四品的高官,同样在黔州道威名赫赫,别说是升斗小民了,顾县丞这种一县长吏轻易都难得拜见。

其次,是主管司法刑名事务的提刑按察使司,主官为按察使,与布政司首官同秩同阶,为从二品大员。

从官为按察副使,秩正四品,辅佐按察使处理司法刑狱、监察按劾、治理驿传;副使下设佥事,正五品,员额不定。

再来,是黔州道最高军事领导机构,都指挥使司。

设都指挥使一人,从二品大员,与布政使、按察使同阶,但因本朝文贵武贱之故,都指挥使事实上要听命于前二者。

其下又设都指挥同知两人,正三品;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

顾大老爷的北山卫,顶头上司便是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同知。

除此外……因宪宗皇帝信重太监之故,都指挥使司还有个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黔州道镇守太监。

永年年间的太监还只是协助地方,称为“协镇”,但到了成化年间,太监权势日涨,已是实际上的“镇守”;如今的黔州道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本人这个武职在布政使、按察使这俩文官大员面前还得装孙子,也就镇守太监能跟另外二司较一较真。

顾县丞将这些黔州道的大员、要员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听得燕红头昏眼花、头痛欲裂……

“咱们黔地,居然有这么多大官?!”燕红一脸震惊。

她看史书时倒也不是不知道本朝的官名多如繁星,但并不耐烦去记,只匆匆扫一眼就算;在她的认知里,她还以为一个地方就一两个大官说了算……

顾县丞苦笑连连,要不是官场人都知贵阳府水太深,关家马队那般大张旗鼓收罗童女,各地县衙、乡官,又何必强做眼瞎耳聋?

朝廷防备武职,地方将士无令不得擅动,不然的话,顾县丞情愿让堂弟领北山卫兵士于城外抓住那只马队、将人救出,都不愿一脚插进贵阳府这谭深水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