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第2/3页)

放下手里的那份《洛杉矶时报》,乔茜非常确信这家报社的记者无论对于《泰坦尼克号》还是她自己,都抱有完全不想要掩饰的恶感,以至于抹黑拉踩做得随手极了。

“真是炮火纷飞——”最近被《洛杉矶时报》集中火力炮轰的乔茜不怒反笑,说话的时候单手托腮,脸上神采奕奕,她转过头去问:“米拉麦克斯花了多少钱?”

“根据彼得.古贝尔的初步估计,米拉麦克斯至少砸下去一千万美元的公关费用,只为了这么一部电影。”伊芙将一张表格递给了乔茜,自己坐在了办公室的桌子另一边,“看看吧,这是接下来他为你量身打造的冲奥计划。”

乔茜快速地扫了一眼,重点看了一下费用,不禁问:“你确定这能行?要知道米拉麦克斯砸下去的是一千万,而这里的预算只有不到五百万。”

“我的专业建议是,你应该相信古贝尔。”伊芙耸耸肩,语气轻松。

一般来说,主演电影的明星本人并不会参与到公关策略的制定,因为好莱坞信奉各司其职的作用,发行方通常安排专业的公关团队负责冲奖,明星们只要做到尽可能的配合。

但乔茜的情况并不适用与此。

一方面,她是制片方的老板,又是话语权极高的当红明星;

另一方面,她本人不是那种能够任人摆布的性格,她对于自己的工作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控制欲。

而且她也有足够的头脑加入到这场奥斯卡游戏里。

“你的意思是索尼哥伦比亚的这位前任联合主席冲奖很有经验。”乔茜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对于彼得.古贝尔,我的印象他只是一个三流制片人。”

“三流?噢,看来你们这些小年轻被《好莱坞报道者》的权势榜洗脑得不清——你以为哈维.韦恩斯坦就是奥斯卡的神吗?”伊芙的语气流露出一丝不以为然,“我承认哈维是有几分手腕,但他这个人有严重的性格缺陷,失败是迟早的事。无论如何,在冲奖这方面彼得.古贝尔十几年前就是好莱坞的顶尖高手,否则本子们会花那么多钱收购古贝尔-彼得斯娱乐公司,还让他担任收购后的哥伦比亚联合主席?他们可精明得很!”

索尼刚刚买下哥伦比亚影业的次日,就宣布以2亿美元收购古贝尔-彼得斯娱乐公司,并聘请这家公司的两位合伙人,彼得.古贝尔和乔.彼得斯担任收购后的索尼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联合主席。

前者是制片过《午夜快车》、《紫色》、《雨人》等经典影片的好莱坞电影人,后者却干脆是个明星发型师的出身,在圈外人看来,这个任命似乎有些匪夷所思。

为此,哥伦比亚还和这家公司原先效力的华纳影业打了一场数亿美元的官司,而在他们掌管哥伦比亚之后更是败掉了本子们数十亿美元的学费,据说直接造成了索尼集团的掌舵者盛田昭夫病情加重,不得不提前让出井伸之接班。

不过虽然本子们为了进军交了不少学费、索尼哥伦比亚看起来也连年亏损,但这几年仍然拿到了上百个奥斯卡提名,稳居六大之首。

可以说,近年来索尼哥伦比亚持续不断的奖项和提名,都与这位资深制片人脱不了关系,只不过比起专注于冲奥的米拉麦克斯,家大业大的索尼哥伦比亚看起来没那么显眼。

伊芙继续说下去:“我已经审阅过他的方案,大致上是可行的,只除了对于老白男来说,网上冲浪这件事太过神秘,因此没有被考虑进去。”

“但我猜,我的公关一定把这考虑进去了。”

乔茜放下表格,控制着转椅转了小半圈,与伊芙微笑着面对面。

“你可真是个迷人的小甜心!”伊芙一边说一边拿出一支圆珠笔在表格上补充,“我们需要绕过学院的规则,找办法给比弗利山庄的退休老人们发发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