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5页)

“原来是告状的啊!”容灼道,“这么大老远跑来京城,定然是有大冤屈啊。”

众人原本都只是看热闹,倒也没往别的地方想。

毕竟豫州遭灾并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且朝廷前些日子就拨了钱粮。

可如今经容灼这么一提醒,众人顿时便有了吃瓜的思路。

喜欢看热闹的人向来都有一种共性,那就是很容易被带节奏,所以容灼这话一说出口,很快就在围观的人里传开了。

等话传了一圈再回来,已经有人编好了这人冤情的细节。

容灼看了一眼于景渡,他不知事情的具体安排,也不敢再瞎凑热闹,生怕弄巧成拙。于景渡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思,附在他耳边道:“等围观的人多了,他们的长官会出现,当众将人送去大理寺。”

也就是说眼前这一幕,就是先闹一闹,吸引一下路人的注意力。

这样围观的人多了,事情也好传开,再有人想捂住那就不容易了……

可是……容灼四处看了看,发觉围观的人虽然不少,但众人情绪却并不激烈。

所以他眼珠子一转,打算偷偷拱拱火……

“这守城的人不让他进去,莫不是受了谁的指使吧?”容灼状似随意道。

“对啊,既然人家是来告状的,直接送大理寺,还怕他跑了不成?”有人附和道。

在这种民与官的对峙中,老百姓天然会容易共情弱势的一方。

所以众人一听这话便觉得有道理,当即越看越觉得守城的士兵态度有问题。

“送他去大理寺!”

“对,送他去大理寺!”

人群中不断有人开口起哄。

就在这时,男人不知为何,情绪突然爆发,竟是当着众人的面一头撞在了城墙上。

容灼吓了一跳,心道这个托可真卖命,撞头的戏码都安排上了。

男人虽然没撞死,但额头却破了一块,显得更狼狈了。

众人见状情绪越发激动,一边起哄让守城的士兵送人去大理寺,一边愤慨不已。

他们的愤慨,则吸引了更多路人来围观。

事情越闹越起劲儿,到了后来城门口几乎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好在这时于景渡安排好的人终于出场,顺水推舟命人将男人送去了大理寺。

容灼见状非说要跟着去看看,于是好多瞧热闹的闲人,便一道跟着去了大理寺。

守城的人押着一个人去大理寺并不算多新鲜的事儿,可后头还跟着一堆瞧热闹的,那场面就有点轰动了。

一路上,不住有人好奇打听。

容灼见人就说这人是来告御状的,于是他们人还没到大理寺呢,大半条街的人都知道了有个豫州人来京城告御状了。

与此同时,事情很快传到了太子耳朵里。

他在城门口也安插了人,为的就是将可疑的人堵住。

所以那边开始闹的时候,便有人来通知了太子。

不等太子做出反应,又有人来报,说人已经被送到了大理寺。

“废物。”太子怒道:“一个连路引都没有的人,也能让他去了大理寺?”

“殿下有所不知,当时城门口的人太多了。”探子道:“若是直接将人硬赶走,只怕会引起民愤。”

“好在只是在城门口闹了闹,要是闹到城里,想压也压不住了。”太子道。

“殿下……”探子苦着脸道:“押人的士兵后头跟了好些去大理寺看热闹的,如今只怕半个京城都知道有个豫州人来告御状的事情了。

太子闻言险些被气晕过去。

他那位好父皇素来在意民心,此事闹的这么大,只怕是不好收场了。

另一边。

容灼并未跟着人真的去大理寺,而是中途拉着于景渡开溜,进了茶馆。

他让于景渡掏银子雇了个说书先生,将城门口听到的事情添油加醋朝对方说了一遍。那说书先生功底深厚,收了银子当场就将事情编成了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