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回宫(第2/5页)

“臣弟只是感叹,皇兄待我们这些弟弟是真的记在心上。这回特意叫十二哥同去,除了照顾弘时,想来更是为了贴补十二哥!”

皇上轻咳了一声:“算不上什么贴补,要压住广州督抚和广州十三行那起子富得流油的商户,非得正经黄带子不行。胤祹做事细致,能前后周全,让他去朕也放心,且总不能将这样的大事交给弘时,说不得又西洋人哄了去。”

但十三爷还是道:“皇兄何苦这样,面冷心热的,心里替兄弟们着想了也不肯说。皇兄这番苦心不说,我去告诉十二哥去。”

京中黄带子还少吗?

之所以特意挑了十二爷去,皇上确实有自己的缘故。

他们这些兄弟都各有本事。

胤祹的本事就是料理婚嫁丧娶,尤其是办丧事,特别在行。康熙爷的国丧就是胤裪率领着礼部和内务府办的——善于治丧,这可不是什么开玩笑的长处,而是极正经的本事,需得有许多才干打底才做得下来。

丧事绝不是好办的。

只看王熙凤已经在荣国府管家几年,但仍怕众人心里不服,还要到宁国府去料理件丧葬大事,才觉得自己彻底压住人,就可知丧仪的要紧。

能够把这样一件大事安排得当,面子里子都有,是很需要精力本事的。

当然,婚嫁丧娶也一贯是最皇室花银子的事儿——也是内务府经手时油水最足,最容易贪腐的事儿。

于是康熙爷丧仪期间,原本的内务府官员勾结宫中内务府的奴才,按着惯例很是自肥腰包了一回。谁料正好撞在枪口上——皇上那会子看着空空的国库,恨不得亲自下去抄家呢,这些贪官却先就撞了上来,光荣的成为了第一批被收拾料理的鸡仔。

而且皇上追债的时候,为了立威处置那些内务府中饱私囊官员的上层保护伞们,就先拿十二爷狠狠开了一刀,给了他颇重的处罚。

意在警告朝臣们:遇事别想把下属们丢出来背锅就算完了,这领导责任,可是连皇子王爷都要背起来的。

可以说十二爷是被当成了打猴儆鸡的猴子,果然后来鸡们就老实了。

十二爷一直是个中庸的人,别人都贪,他也不会做出水芙蓉,自然也跟着拿一份子。于是皇上彻查起来,一向花费颇多的十二爷,一下子要对着账目赔那么多银子,囊中羞涩,据说当时都急的要加入九爷,贩卖自家王府的摆件珍宝赔偿了。

后来这笔赔偿银子还是十三爷私下挪给十二哥一部分。

但十二爷还是变成了兄弟里们家财颇为窘迫的一个。

如今老八有了去处,在安南混的风生水起滋润得很,用高其倬的话说,廉亲王简直变成了安南的太上皇。

老九在外事衙门兢兢业业抠西洋人的钱,接着又要去安南大赚一笔。

剩下的都是本就无功无过的兄弟们,在朝中偶尔担一些祭祀、出行、会见蒙古王公等差事,日子过得也算是舒服宽裕。

就十二爷算是倒了次大霉,听说年节下备礼周转也总有些窘迫,皇上就准备把他送出去也弄点钱贴补家用。

抄查沿海的港口这可是肥差里的肥差。

然皇上还是只道:“胤裪跟弘时,一个爱办丧事,一个近来丧气得很,正好结伴办差去。”

怡亲王忽然道:“皇兄可还记得前两年,我跟十四去河南的事儿?”

皇上抬眼看他。

皇上当然记得,那是他刚到这里来,第一回 见十三还有点失态。

十三爷也道:“那时候我觉得皇兄似乎格外疲倦,累的简直像要绷断的弦儿似的。”拉的太满的弓弦,哪怕这时候松手,也会伤到自己。

但这几年下来,皇上倒是慢慢而从容的卸掉了这股力道。

皇上听十三这么说,也是感慨,

或许正是因为自己没有那么苦了,对别人就宽容了一点。原来他几乎不能容别人的过错尤其是任何一点背叛,比如弘时从前跟老八走的近,又差点被西洋人骗了,若是皇上还是从前的性子,可能真的会如前世那般断绝父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