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他过河拆桥[01](第4/5页)

昌宁侯这才十分发愁,红粮军席卷百姓,如今已有五十多万的规模,即使都是民兵,他这十几万军队也不顶用啊。

五十多万头猪站着不动让人杀都很难杀光,更别提是五十多万大活人。能攻下好几座城池,红粮军的战斗力可不算低。

昌宁侯麾下军队其实也不算多么精良的军队,因为皇帝早就不愿意花钱养军队了,这十几万大军全都是昌宁侯自己出钱养着的,不然也不可能把军队养得对他如此忠心。

谁给钱养他们,他们就忠心谁,没毛病。

昌宁侯早就不看好大兴朝了,大兴皇帝昏庸无道,几个皇子又都没长成就夭折了,或者病歪歪的一看就长不大,他觉得大兴朝快完了,乱世即将来临。

乱世之中,最让人有底气的就是军队了。这也是为什么昌宁侯咬牙吐血也要掏家底养军队。

他又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军队为大兴皇帝的一句话卖命,损耗兵力呢?

大兴皇帝派昌宁侯去镇压起义军,却连吝啬得连一粒粮食都不给,军备军需更是毛都没有一根。

昌宁侯回来就发愁了。

安桦听完昌宁侯烦恼的事情之后,沉吟不语。

大兴朝有多处农民起义,规模最大的就是北边的红粮军。

红粮军里都是北方因旱灾遭难的百姓,旱灾之后饿殍千里,没想到朝廷不仅不赈灾,还要征收赋税劳役,逼得活不下去的百姓们揭竿而起,形成滚滚大势。

只可惜红粮军里都是一群饿疯了的普通百姓,并无眼光长远之人,他们攻打下朝廷的城池往往会化作劫匪四处烧杀抢掠,毫无军纪可言,那些没有被红粮军席卷进去的百姓们害怕被红粮军劫掠杀死,纷纷配合官兵极力抵抗。

红粮军自掘根基,与人民群众分离,不成气候。

但红粮军目前人数众多,还真不是好解决的。

安桦道:“父亲,红粮军的根基在百姓之中,可红粮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自绝于百姓,根基已毁,注定蹦跶不了多久。我有一计,可将红粮军分而化之,各个击破,父亲你还能招收其中精壮兵丁,增强自身实力……”

昌宁侯惊喜道:“我儿计将安出?”

安桦将自己的计划缓缓道来。

昌宁侯越听眼睛越亮,面色喜悦,觉得大有可为。

待安桦说完计划,昌宁侯道:“安桦,你就随为父一同出征吧。”

昌宁侯是想带上他这个小军师,也想让他跟着一起出征涨涨经验。

经过这八年的潜移默化,昌宁侯早就习惯了安桦的才能与抛头露面,不再因傅凝的女子身份而格外呵护。

就连之前安桦要求入军营训练,昌宁侯也只是考虑了一段时间就同意了。

安桦已经在军营里待了一年多,在军队里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威望,起码如今昌宁侯麾下军队中,大多数人都知道,昌宁侯世子是一个年纪轻轻就武艺超群,无人可败的厉害人物。

安桦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跟军营里的士兵们打成一片,拉近距离,让他们习惯他这个少主。

偶尔会代昌宁侯犒劳军队,这是昌宁侯故意给他的施恩机会,帮他提高在军队中的声望。

如今他还年轻,十五岁的少年在很多人看来是毛都没长齐的小孩子,但他被昌宁侯下令独领一小支军队,却无人不服,无人有异议。

因为安桦在这一年多里,混迹军营,也跟普通士兵们一起做过不少任务,还靠自己的本事立了好几个功劳,然后才靠功劳晋升为军官,独领一小支军队。

在军队中,靠本事才能让人信服,安桦正是表现出自己让人信服的本事能力,如今昌宁侯给他权势和优待,众人也只觉理所应当,而不是私底下犯嘀咕,怀疑他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二代。

古代行军非常艰难,安桦作为军官还能骑马,大多数普通士兵都只能走路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