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弟子攀高枝[12](第3/5页)

然而大皇子是皇帝潜邸时期出生的,如今已经有三十多岁了。

而皇帝才五十岁,一副年富力强年轻力壮的样子,完全没有苍老快死了的迹象。

皇帝正当壮年,当然不想立太子。

大皇子年龄最大,拖了几年又几年,他儿子都娶妻生子了,他都抱孙子了,他还没当上太子。

所以他忍不下去了。

他集结了投靠自己的所有势力,控制了一部分禁卫军,趁着皇帝五十大寿所有人防备心最低的时候发难,想一举造反成功。

安桦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自己失败的可能性。

但结果很显然,他失败了。

大皇子行事不密,造反计划早就被皇帝知道了,皇帝按捺不发,在寿宴上布下天罗地网,等待大皇子主动自投罗网。

大皇子以为一切都在自己计划之中顺利进行,皇位唾手可得,然后在他最得意的时候,皇帝告诉他:朕早就知道了,你身边的人都是朕安插的眼线,朕一直都在静静的看着你作死。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大皇子被刺激得太狠了,一个想不开拔剑自刎了。

大皇子一死,皇帝又悲痛又愤怒。

就算皇帝再怎么愤怒大皇子造反,这也是他的第一个孩子,曾经得到他全身心的疼爱,丧子岂能不痛?

皇帝当然不会觉得是自己把大皇子逼死的,他需要发泄对象。

那些跟着大皇子一起造反的人就是他发泄怒火的对象——他儿子造反肯定是被这些逆臣们撺掇蛊惑的!

于是大皇子的追随者们一个个都倒了血霉,有一个算一个,通通都被抄家处斩了。

其中就有信了王甄的鬼话,临时投靠加入大皇子造反阵营的济云侯府。

济云侯府在被抄家时,抄出了大量罪证——这些罪证都是济云侯根据王甄的‘预言’提前去搜集来的。他大概是觉得只要他自己提前把自己的罪证搜集过来,别人就拿不到他的罪证威胁到他。

但也不知道济云侯是怎么想的,居然没把这些罪证全部销毁,而是藏在了密室里。

抄家的这群人全都是经验丰富之辈,细细摸索之下,济云侯府的密室就被搜了出来,罪证全都落入皇帝手中。

本来只诛首恶的皇帝看见济云侯府的罪证,气得暴怒,下令将济云侯府涉案之人全部处斩。

林家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是省油的灯,手上都沾了血,就连两个出嫁女也没能逃脱得了,皇帝连林妃都三尺白绫赐死了。

济云侯府建的暗牢也被发现了,里面一些惨死之人的白骨全都被收敛了,最近新死的那具尸体,就是属于王甄的。

不过王甄脸上早已毁容,浑身没一块好肉,人也死了大半个月了,收敛尸体的人也没查出王甄的身份,只当做被济云侯府残害的普通人和其他白骨一起埋了。

王甄的真正死因就此掩盖了下来。

如济云侯府这般因站错队然后被清算的高门大户不在少数。

贪欲迷人眼,那些想搏一个从龙之功的人,全都只能下黄泉陪伴他们追随的大皇子了。

皇帝在发泄了怒火之后,又想起了大皇子小时候虎头虎脑对自己亲近的模样,心软了,没有把大皇子的妻妾子女贬为庶人,而是圈禁在了大皇子府里,好吃好喝的养着,只是限制了自由。

大皇子造反的下场,那些跟着大皇子一起造反的臣子们的下场,京城菜市口新染的鲜血洗都洗不干净,都给其他皇子和朝臣们敲响了警钟。

顿时朝廷为之清净了许多。

皇子夺嫡之争消停了,朝臣党争也消停了,朝廷前所未有的和谐起来,生怕触怒了正在气头上的皇帝。

安桦对这场宫变早有预料,不过他一直挺泰然处之的,因为压根就波及不到他。

他只是个没什么实权的太子太傅,上书房的先生,教学生读书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