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第2/4页)

钱票的安全性、兑付都有保障,又能省下路上运钱的开销,豪商们挺喜欢用的。每到贸易旺季的时候,钱庄都会备上足够的铜钱,供豪商们兑换取用。

铜钱重,保存、运输都不易,因此,会收一点手续费,这点费用比起用马车拉来拉去的费用,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沐瑾看着他们都拿钱票交易了,自己带随身带金子,顿时生出种自己落伍的心情。他拿了个五两重的金锭子跑去兑了五万钱的兑票,其中一万钱的四张,一千钱的十张,结果逛街花出去后,还是找零了一大堆铜板,提在手里好几斤重。

一千钱的钱票,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大额钱币。野沟子县的工钱高,工人一个月工资大概也就是五六百钱到一千钱不等,随着经济发展,消费水准也上来了,除去每月花销,一年里攒下的不太多。大部分人家也就几千钱的存款。

行业发展,自有市场规律。沐瑾又没有时间去盯着经济发展,自然不会干涉钱票发展,等真需要大规模用到五百钱、几十钱的小额钱票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张罗着安排的。

就目前老百姓的心态来说,还是沉甸甸的铜板拎在手里背在身上更有安全踏实感。纸这东西,对他们来说新奇且陌生,最常见的是擦屁股的草纸,泡水就烂的那种。纸做的钱票,他们不敢用,不放心,拿到手里,立马就去钱庄兑了。

沐瑾瞧着钱庄目前只开在郡城,就知道不管是他阿娘管钱庄,还是萧灼华管钱庄,对其发展都挺谨慎的。他看着心头也踏实。

这些东西的发展都是根据生产力和市产需求来的,强行推动,容易步子踏空出事情。

有时候需要变,有时候则需要稳。

沐瑾觉得世道太平了,人们一步步往前走,这样就挺好的。很多时候,他更愿意让萧灼华去安排这些,她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更知道哪些更适合、怎么运用更好。

他逛着街,到处都能看到他跟萧灼华共同努力的结果,打心底自豪,路上看到什么都想买,买了一堆东西带回去给她。

他逛到吃晚饭才回去,结果萧灼华没回客栈,也不知道去哪里了。他只能找赖虎陪着吃晚饭,再听赖虎讲起各路八卦、趣事。他开着客栈,豪商们聚餐、请客、开行会、谈买卖都喜欢到他这来,有时候家眷们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天半月,人多了,各种事情就多了。

能在野沟子县做大买卖的,背后要么靠着他,要么靠着萧灼华。他这边主要是军伍出来的,萧灼华那边主要是作坊和她身边侍女出来的,隐约听说还有女子学院、淮郡商学院都是她开的,专程培养人才给她跑买卖的。

他跟萧灼华的关系好,可底下的人做起买卖来,那都是给自己冲业绩,没少干架。

他培养出来的彪悍民风,全民习武,这些人吵架上头的,当场扭打起来的不在少数,用赖虎的话说,每年赚他们打架赔东西的钱,都能赚不少。

大规模的冲突斗殴是没有的。谈生意上头,扭打几下没什么。这要是群殴起来,就又是另一种性质的,县尉府不是吃素的。

天色黑尽,萧灼华才回来。

她身上有酒气,脸也红红的,虽说看着还很清醒的样子,但也改变不了出去喝酒不带他的事实。他都没出去喝过酒。

沐瑾坐在院子里纳着凉,扭头看着浪完回家的萧灼华。

萧灼华看到沐瑾,去到他跟前,颔首,打了个招呼,就回屋了。

沐瑾有点懵,心说:“闹哪样啊?”他在院子里待到萧灼华洗漱完,好多人家都开始入睡了,又吩咐值班的赖泉打水洗了澡,磨磨蹭蹭地往卧室去。

他刚进屋,玉嬷嬷就带着侍女们出去了,还给他被门关上了。

沐瑾吓了一大跳,再看向坐在矮桌旁像看贼似的盯着她的萧灼华,压住心头的紧张,问:“是打地铺,还是挤一挤?”他怕挤出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