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第3/4页)

攻山寨兵营虽险,山上有树木、石头,还是能挡一挡滚落的石头的,而是山势险峻,从山头上滚落的石头,很多顺着低洼处直接就滚到了山底下。

他先派出赶死队走前面去攻一波,大部队则稍微压后些,等到对方的石头落得差不多了,这才往山上攻,只要拿下长岭山,就可以绕行长郡后方,想攻哪攻哪,取长岭关便如探囊取物。

柴绪原本是想等到新兵到齐再进攻的,哪想到让人抄了后路,好几波新兵被对方的骑兵屠杀在路上,折损无数,再加上他们奇袭铜县,将县城的豪族、官员屠戮殆尽,吓得各县大大小小豪族纷纷调集私兵守护自家地盘。兵都去守各县城去了,征兵进度自然就慢了下来,那支骑兵极擅奔袭,行踪飘忽不定,想要逮住他们,比打长岭山还难,又在后方劫他的兵道、粮道,战事拖下去,只会对他更不利。

柴绪不打算再等,趁着有兵力优势,又有弟弟被俘虏之事,许以厚金厚爵下令全军攻山。

沐瑾把骑兵都调派出去了,又有楚尚率军守长岭关,长岭山上的守兵不会多,只要稳住,慢慢推进,总能打下来。

大军攻山,一波接一波地往前押,很快便把他们囤积的落石、滚木都耗尽。

戚荣见状,立即下令投石机型赶紧把投石机的重要零部件拆下来带走,大军转移往山林里。他们在撤退的途中,还做出山中有伏兵的阵势。

带兵有句话,叫做入林莫追。

可是如果柴绪不入山,直接调头打长岭关,这支退入山中的军队就可以出来攻他侧翼、打他后方。长岭关外本就地势险,官道不太摆得开兵,队伍拉得长,发挥不出兵力优势,再让山里出来的人拦腰堵截大军,他照样难有胜算。

柴绪仗着兵力优势,集中一处,选了条最好走的小道,令大军进山。这样,哪怕对方有埋伏,二十多万大军对上区区几万人,怎么也能把他们给踏平了。

军队遭伏击,容易发生慌乱逃蹿的情况,所以柴绪先给他们做足了功课,又许下重利,并且亲自率军入山,以振军心。

太子殿下同行,这给了底下的兵将们十足的信心,他们谨遵殿下嘱咐,步步稳进,派遣先头部分清理路上的陷阱,遇到拦截的敌军也没有盲目去追,而是稳稳前行。

他们不需要冒险清理山中的敌军,大军只要翻过长岭山,这场仗就胜了。

这么多的大军在山里行走,没路也踩出路来了,即使有危险,沿着原路返回就是了。

长岭山虽然长,但是横向距离并不远,正常情况下,行军两三天就能出去。

然而,大军进山后,就在山里绕起了圈。路还是那条路,可无论怎么走都在原地绕着几座山头转。山高林密,敌军的影子都见不着,只能看到所有山道上都布满了自己的兵,许多没有路的地方都让这些兵卒子们踩出了路,使得原本的路就更难找了。

三月底,进入春雨时节,绵绵细雨开始下。

柴绪走的是急行军,翻山强攻路线,再加上山路险峻,带着帐篷辎重格外难行,因此只给兵卒们派发了几天的干粮,让他们带足御寒的衣物,并没有带多少帐篷,却没想到进山前天天艳阳高照,才进山的第二天就开始下雨。

原本就山高林密视线不好,再加上烟雨遮蔽视线,抬眼看去,到处都是雾茫茫的。

很多兵卒淋了雨,冻得猛打喷嚏,发烧的亦不在少数。

原本高涨的士气让迷路和淋雨,给浇了个透心凉。

长岭山陡峭,林子密,不少兵卒走散。人有三急,路又窄,能驻扎的地儿就更少了,总不能把吃饭睡觉走路的地方弄得脏到没法下脚下吧。林子密,正好进去解决。许多兵卒钻进林子里,就没了影,再不见出来。

兵卒们打仗,一月见不到荤腥,看到只兔子野鸡蜂拥而上,追着追着,人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