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3/4页)

他回到小院,便开始准备明天见沐氏族人要用的东西。

想让别人好好跟着他干,得让人见得到肉,能得到实质上的好处。他也正好趁机朝工业化转型,同时把商贸也开展起来。从生产力上来讲,工业化能吊打由豪族控制的半奴隶制小农经济,对他的发展是大大有利的。清郡沐氏的人过来,自带资金和人才,再是适合不过了。

沐瑾做好准备,第二天,大清早便带着萧灼华去沐府蹭早餐。

吃完早餐,萧灼华刚回府处理事务。

沐真想着沐瑾对清郡知之甚少,把他领到书房,跟他说起清郡的情况。

她告诉沐瑾:“当年我带去京城的两万兵卒,只有三千人活着回来,再加上后来守清郡,族中青壮全都战死了,只剩下没成年的孩子和伤残无法上阵的。现在清郡掌事的,大部分都是当年的战争遗孤。”

沐瑾问:“为什么是阿娘领兵去京城?”

沐真说:“因为我能打,阿兄要守清郡。爹娘刚过世不久,叔伯还掌权,总跟阿兄对着干,他不能离开。可眼看萧赫起势,聚兵往京城去,若是不投他,回头他打完京城就得来打我们。”

沐瑾知道阿娘不会无缘无故提起当年的战事,于是认真听讲。

沐真继续说:“萧赫原本是祁郡的一个山匪,祖上也曾显赫过,战功封过侯,后来朝代更迭,传到他这一代时,就剩下他和一把战戟了。先太子的外祖父是祁郡安县的县令。先太子的母亲因为招赘的事,跟父母吵架,带着家仆离家出走,遇到萧赫,随他去山寨落草为寇。安县县令知道后,气得带兵打上山寨,才发现外孙都有了。他看在外孙的份上,留了萧赫一命,把他放了,把女儿和外孙接了回去。”

沐瑾对大盛朝的地图背得滚瓜烂享,听到阿娘说到祁郡,脑子里立即蹦出了地图。祁郡跟保平郡、清郡接壤,算是邻居。他说:“陈王的外祖家就在祁郡啊。”

沐真点点头,继续说:“他们都是祁郡人。萧赫离开安县,去到郡城,当上郡兵,因为武艺高强、才智双绝,相貌更是极为出众,入了陈王外祖的眼,一路升得飞快。后来魏承德篡位,天下大乱。萧赫带兵,不仅打退了进攻祁郡的连郡、楚郡,还把楚郡收到麾下,自此,势力大成。”

“萧赫收服楚郡后,有了自己的兵马,到安县报仇,把当初灭了他山寨的县令抄了家,看在儿子的份上,留其一命,把儿子接了回去。先太子的母亲一病不起,就此过世。不久,先太子便遭到追杀,从祁郡一路逃到清郡,贺智达救下他,差点连自己都搭进去,还是阿兄出去狩猎遇到他们,救了回去。阿兄送信把这事告知萧赫,萧赫把先太子留在清郡,想借清郡保他儿子一条命。”

“原本,太子之位本该立陈王的,却不想,在我们跟着萧赫在京城跟魏承德打起来的时候,东陵吕国攻打清郡。打得清郡都快没人了,特别需要一个能扛事的主心骨,谁能带着清郡撑下去,清郡就听谁的,先太子勇武擅战,才识武功样样不输萧赫,在清郡要倒下的最后当头,把清郡立起来了。”

“尚郡见到双方打得伤亡惨重,出兵来援。萧彰整合兵马,以战养战,反攻东陵吕国,在灭掉东陵吕国后,俘获到的物资、战俘,让清郡缓过一口气,也让萧彰手底下聚集起二十万大军,跟京城的陛下都有了抗衡之势。”

“陈王的母亲派人追杀过先太子,先太子手里聚集的二十万大军回到清郡,直接威胁到陈王的外家。萧赫为了避免跟先太子刀兵相向,陈王外家为了保住地盘家小,双方妥协,立萧彰为太子,让他带着大军去京城。”

“北卫营的十万大军,就是他那时候带去的。他带去二十万,其中十万陆续的卸甲归田,剩下的十万是用来保命的底线。萧赫为了制衡太子,又让当时势大的英国公府进京扶植梁王。至于陈王外家,早在先太子过境时,给他扫了个元气大伤,到陈王造反时都没能恢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