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3页)

这番考校发现,军中这些人的文化水平是真的低。平头百姓出身的人,极少有识字的,许多人连自己该领多少奖赏算不清楚账。

赖瑾只能从豪族富户子弟中挑选。

他们中有些会识文算字,但字写得张牙舞爪,又大又丑,糊在木简、竹简上,费半天劲,也只能认出几个,还有写错别字的。

这些人还挺理直气壮的,文不成,才从的武,要不然就去谋仕途了。

赖瑾果断地把他们给刷了下去。

大盛朝重武轻文,识字的人已经很少了,算术是超冷门学科。

赖瑾拿出个九九乘法口诀就已经能吊打他们当中百分之九十九,至于剩下的没打过的百分之一,就是幕僚们。

他们不仅精通算数,提起算诀、算经如数家珍,观天象、看风水、卜卦、算命,讲起来亦都是头头是道。

赖瑾安排周温歉职算学教习,余修兼职文字教习,先给伍长级别以上的扫盲。

如今大军驻扎在狮子山脚下休整,不需要赶路,因此,早上出操两个时辰,下午再由教习给他们补课半个时辰,剩下的时间就让这些伍长回去教自己的兵卒识字算数。

为了提高学习动力,赖瑾给他们学算术的理由是,“别自己立了多少战功,该领多少奖励都算不清楚,到时候奖励领少了,军功算少了,没晋升成,可别哭鼻子!”

攸关前途,掰着手指头也要学会算数啊!

……

周温、余修、崔吉自从功曹、粮军选拔考试完,便恢复了自由,有点闲不住,三人找到赖瑾。

周温问道,“将军,我们什么时候打狮子山上的山匪?这已经秋收了,要是再拖延下去,怕是入冬前赶不到边郡。”

赖瑾说:“不着急,我们缺过冬的衣物,去到只有这些漏风的帐篷。去到边郡没有房子住,没冬衣,没柴,没炭,还有草原劫掠。”

这是事实。三人一时间也无话可说。

赖瑾说:“我们在去边郡的路上就得把大军的供给问题解决好,不然冬天难过。”他又指向外面,“新收编一千多山匪,也得先收服,让他们能心甘情愿地跟着我们走,不然路上容易出乱子。”

周温见赖瑾考虑周到,想必已有解决之策,抱拳,“愿听将军差遣。”

赖瑾还真有活给他们干。他从旁边的箱子里从自己画好制作图的绢帛递给周温,说:“这叫牛皮喇叭,可以把人的声音放大,你造一批出来,我有用。”

周温展开绢布仔细查看,对赖瑾的绘图本事见一次惊叹一次。牛皮喇叭制作简单,图纸画得也极清晰,尺寸标注得一清二楚简单明了,一看就会。他问过赖瑾什么时候要,便把这事应下了。

五个幕僚,如今只剩下崔吉没有差事。赖瑾将目光落到崔吉身上。

崔吉立即挺直了背,揖手,“但凭将军吩咐。”

赖瑾说道:“我四姐赖瑶的封地在梧桐郡水泽乡,你带上三个什的骑兵做为护卫,快马加鞭去找她。我需要冬衣、冬裤、被子、厚布鞋、被褥,各五万件,请她安排人做好,我按照市价购买。”他把写好的书信交给崔吉,又把一个装有金子的小箱子从身后抱出来,一并给他,“这是定金,余款等收货的时候再给。”

崔吉应道:“喏。”

赖瑾说:“你收拾好,即刻出发。”

崔吉应下,匆匆离去。

周温倒抽冷气,“各五万。”

赖瑾说:“先做这些,不够的,往后再补。”他说完,又拿出一块绢布,喊,“余先生。”

余修抱抱拳,上前接过绢布,展开看到上面写的内容,怔了好几息时间,才抬眼望向赖瑾,问:“将军这是何意?”

赖瑾说:“让山匪们把这些话背下来,去狮子岭喊话。”

余修又看遍绢布上满密密麻麻的字,再看看赖瑾,拱手:“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