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2/3页)

简单点说,就是大盛朝的郡相当于他上辈子的省,但郡守的权力可比省长大得多。这一郡之地,从除开县令委派归皇帝以外,其余的官员任免都由郡守安排。钱粮税收、经济发展、郡里的地方武装,都归郡守管。

赖瑾暗暗感慨,军政钱粮不分家,皇帝的心也是够大的,难怪拥兵自重的人那么多。

忙忙碌碌了一个多月,要带走的两万北卫营精锐、幕僚随从、侍卫、小厮、武仆,以及粮草物资俱都到位,赖瑾要出发了。

再不走的话,过上月余就是秋收。路远,赖瑾不仅带的人多,物资也多,注定走不快,再拖下去,等到了冬天都赶不到边郡。深冬赶路,风雪连天,对于负重极大的行军队伍来说,将是灭顶灾难。因此,赶路迫在眉睫,不能再拖。

一地郡守,在出发前,还得进宫去拜见皇帝辞行。

清早,天朦胧亮,赖瑾起床洗漱完,吃了早饭,换上崭新的官服,跟着自家老爹进宫去见驾。

当官去面圣辞行,还得让爹陪同,赖瑾活了两辈子,头一次听闻、见识到,这事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他的脸皮本就不够厚,挺绷不住的,对成国公说,“要不,我自己去?”

成国公爽快答应,“行啊。”

赖瑾又怂了,说:“还是阿爹陪我去吧。”

成国公深知赖瑾的性子,哼笑一声,倒是没再说什么,坐在马车上闭目养神。

小半个时辰过去,马车便到了宫门前。

这是赖瑾第二次来皇宫。

比起上次来时的惨状,这次的皇宫丝毫不见混乱,宫门口、城墙上站满了禁军,防卫格外森严,一般人连靠近都不敢。

之前城门禁军造反,五万人从深夜打到天亮才攻进去,又在紫极殿前的广场上展开激战,一直打到北卫营、南卫营的援军到,也没有拿下皇宫,由此可见,皇宫的防卫还是相当强的。

大清早的,宫门口已经聚满等着上朝的大臣,但因为宫门还没开,谁都进不去,只能等在外面。

整个大盛朝,满打满算只有三十七个郡守。赖瑾的身高只到他爹肩膀,十二岁的少年却穿着郡守官服,跟着成国公从马车上钻出来,立即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他硬着头皮,顶着众人的注目礼下了马车,悄悄地朝周围望去,发现朝臣分成三波,以丞相为首站了一圈,以御使大夫为首站了一圈,以赖瑭为首,也站了一圈。他们仨称为三公,是大盛朝官职最高的。

三公、朝臣,以及开国国公、伯爵、侯爵等诸臣站在大门的右边,在大门的左边还排开了许多车驾,每一辆的规格都挺高,上面雕的不是蛟龙、就是凤凰。

在大盛朝,真龙图腾代表皇帝。蛟龙图腾代表亲王、郡王。凤凰是皇后、公主用的。玄武是开国国公,一品大将军用的是麒麟,丞相、御史大夫属文官用的是仙鹤。赖瑾三品官,用的是孔雀。

赖瑾来到大盛朝十二年,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自家后院渡过的,见识少,头一次见到这样的大场面,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宫门口,所有人都稳得住,并没有熙熙攘攘议论纷纷,就连皇子皇女们亦都各自待在自己的马车里,相互间连句招呼都没有。

赖瑾也只好眼观鼻、鼻观心,站在自家老爹身边。

他老爹掐着点过来的,没站多久,宫门就开了。

大家又开始按照自己的官职品级找位置,排队进去。

赖瑾一个三品官,放在地方上特别了不起,在这里,城墙上掉块砖头下来,随便一砸,都能砸中个亲王公主、三公、国公什么的,一品的、从一品的一抓一大把,他一个三品官根本不够看,排到后面去了。

排到人堆里,只能看到别人的后背。

进宫,不能左顾右看的,不然容易被当成图谋不轨,让禁军逮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