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5页)

“你忙完了吗?忙完就现在去,早点过去还能挑几条大的。”王翠绕过晾晒被套的区域,“我早上也是洗了一上午的衣服被套,腰杆都给我弯痛了。”

鱼代表的是年年有余,王翠宁愿少吃一斤肉也要买条鱼回来讨个好兆头。

“马上好了。”周梅倒掉桶里的积水,“我去换件衣服。”

“行,我回去拿装鱼的东西,在外面等你啊。”说完王翠反身离开,陈勇阳听见捞鱼二字,跑过来抱着周梅的胳膊说他也要去。

一组沿河,为了扩宽经济,在离河边不到一百米的地方修了个堰塘养鱼。天不见亮,堰塘就开闸放水,周梅跟王翠他们到的时候,塘底露出大半,一组的男人们正卷着裤脚在下面捞鱼。

“站远点,不准去玩水听到没?”周梅叮嘱跟来的陈勇阳,堰塘边站满了人,有一组的村民,也有和他们一样想着早点来挑大鱼的其他组员。

“大嫂你放心,我会看着勇阳的。”陈晚没见过捞鱼,因此来凑了个热闹。

塘底和岸边一样喧闹,底下有人抓了条大鱼 高高举起,赢得了一阵喝彩。

“一组可真好,有这么口鱼塘,一年能多分好几十块钱,不像我们,啥额外的进项都没有。”想到一组的人既有免费的鱼吃又有卖鱼的钱拿,王翠眼馋地看着见底的堰塘。

“我们二组也不差,地不够还能开荒,你看看一组,能种的地方全种满了,一年产的粮食能够自己吃就不错了。”周梅知道王翠不过是随口抱怨,心里并不是真的认为二组不如一组。

捞上来的鱼要过称,统计完总重量后分成三部分,交公的,卖的,一组人分的。

王翠动作快,拉着周梅排到了队伍前面,她买了一条大草鱼,足有五斤重。大鱼刺少,比买小鱼划算。

陈家人多,陈前进给陈勇飞去了信,对面回信说是今年要回来过年,还有初二要到的陈二姐和陈五姐他们,周梅估摸着买了五条,总重量加起来近三十斤,看得王翠极其羡慕。

买完鱼回去刚好中午,陈晚在路上帮周梅提了会鱼,勒得掌心通红。

新鲜天麻炖汤是沙脆沙脆的口感,陈晚原以为药材炖的或许会有点苦,吃进嘴里才发现没有,不但不苦,反而有一股清香。

老宅那边张毅三人也在吃比较丰盛的午饭,小年嘛,总要过一过的。

但比起陈家其乐融融的模样,老宅饭桌上的气氛就略显沉重了,因为他们谈论的话题是大学录取通知书。

临近过年,时间进入到二月初,张毅打听过了,早在十天前便有人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而学校和公社那边均没有他们的录取结果。

两位女知青还好,她们年轻,不过二十一二岁,这次没考上还有下次。张毅不一样,他明年四月满二十八岁,即将超过高考报名的最高年龄限制。

自下乡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回城,为了不发生意外,他拒绝了村里人的说媒,至今保持单身。高考完以后他们互相对过答案,以张毅的估分,想考上他的第一志愿没有任何问题。

“张毅哥,要不你再去公社问问?”扎双马尾的女知青见张毅食不知味的模样,开口劝道,“你考得那么好,肯定不会落榜的。”

“对啊张毅哥,说不定你之前去的时候通知书还没寄到,你再去问问,兴许这两天就到了呢?”

等待的时间太过煎熬,张毅这几天几乎彻夜失眠,眼底的黑眼圈重得像是被人揍了两拳,下巴胡子拉碴的,浑身散发着颓废的气息。

两位女知青同样等得心焦,三人一合计,决定明天早上再去一趟公社。

“哎,我觉得陈晚考完就知道自己录不上反而是件好事,太磨人了。”双马尾咬着筷子叹气,心里琢磨起有没有不通过高考也能回城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