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3/5页)

丫鬟们觉得这个解释很合理,“她倒是好心,这样心善的人可不多。”

王侧福晋吩咐她们把东西收起来,“不许让别人知道,藏起来,以后实在顶不住了,偷偷吃一点。下次还不一定有这样的东西呢!”

“侧福晋现在要不要用一碗?”

“不了!今天不饿,你们出去吧!我想睡一觉。”

丫鬟们都出去了,王侧福晋坐在桌边发呆。

隔壁的格格送这个东西必定有缘由,今天宋格格和武格格对她也尤为热情,难道是……四福晋授意的?

王侧福晋点点头,这样就说得通了,若是没有四福晋授意,格格们明哲保身,没有人会理她的。一见如故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皇室里面,只有利用,没有感情。

就像八阿哥对自己似的,嘴上说得好听,但是每当八福晋磋磨她的时候,八阿哥就消失了。

王侧福晋坐在梳妆台前,慢慢地把耳坠发钗等物摘下去。

她知道,四福晋跟八福晋有过节,承蒙四福晋看得起,她得向四福晋展示自己可利用的价值。

会不会被八阿哥发现,被发现后八阿哥会不会杀了她?这些她全都顾不上了,只要能给八阿哥和八福晋使绊子,她心里就畅快了!

王侧福晋思考着能和隔壁沟通的方法,淑婉也在想办法往隔壁府里安插人手。

这种人最好家世干净,能待在后院,最好能经常和后院女眷搭上关系。

淑婉写了封信,传到江南,夏儿给她找了两个合适的人选。

第一个人是个寡妇,姿容秀丽,是个极好的绣娘,手艺好,做事利落痛快,很会讨大户人家夫人的欢心。

第二个人是个尼姑,长相慈眉善目,能把深奥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很会化缘。

夏儿打听到八阿哥在江南采买的管事,然后又转了好几个弯,那个采买主动把这二人请到了京城。

这二人在江南贵妇圈中有些名气,采买的人很放心,觉得自己办了一件好差事。

过了一个月,王侧福晋快熬瞎了双眼,才做好三双鞋,当然受到了八福晋的训斥。

眼看着要进八月份了,也该裁剪秋衣了,八福晋从不在裁衣服做首饰这种明面的事情上刻薄人。正好府里有个新裁缝,八福晋让她去量尺寸,这就方便了裁缝和王侧福晋见面了。

量尺寸的时候,裁缝借着量衣裳的遮挡,往王侧福晋手里塞了一张银票,还小声告诉她,实在过得辛苦,可以求神拜佛。

很快,王侧福晋借口礼佛,又跟尼姑搭上了线。

淑婉靠裁缝和尼姑与王侧福晋通讯往来,目前王侧福晋提供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小消息,并没有什么用处,淑婉也不知道将来王侧福晋会不会提供什么有用的消息。

这些日子里,除了王侧福晋的事,淑婉还张罗着送宁嬷嬷离开。

当初答应宁嬷嬷让她退休,现在当然要履行承诺。

淑婉在宁嬷嬷的房间里安排了席面,府里大大小小的管事不管忙还是闲,都过来敬了杯酒。

淑婉也到场了,吃了一杯酒,给宁嬷嬷撑面子。

府里上下再次感慨福晋待人厚道,手头大方,从来不打人。当然了,这些人还得在心里抱怨一句,跟着四阿哥就没这样好了。

福晋都去送行了,后院的格格们也去吃了杯酒。

回去的路上,宋格格和武格格小声嘀咕。

“咱们俩在宫里住了几年,出宫住了几年,宫里宫外见过这么多人,就数咱们福晋最大方了。一个老嬷嬷罢了,出府给买宅子,以后按月发银子,虽然无儿无女吧!但宁嬷嬷认了干女儿,将来也算有依靠了。”

武格格叹道:“唉!可不是嘛!说句上不得台面的话,有时候我都想做福晋的丫鬟了。”

做丫鬟将来可以嫁人,不嫁人等熬到老了,有钱有房,这多好啊!她们做了格格,吃穿是不愁了,但是这辈子也望到头了,没什么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