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3/4页)

谢澜默然看着,听小公主温温软软的声音带着委屈,继续和他抱怨,

“真正送到我手里的,十个里头倒有六个是歪瓜裂枣,剩下四个都是不愿意尚主的。叫我如何选的出。”

谢澜自己也知道姜鸾说的是实情。

再开口时,说出的所谓安慰言辞便显得干巴巴的,

“总会有钟灵俊秀的世家子弟慧眼独具,愿意尚主。公主不妨先仔细挑选一轮看看。”

姜鸾便慢吞吞起了身,打开几幅卷轴,逐个观阅了小像和生平,看完一言不发,垂下眸光,把卷轴原样合拢放回案上。

谢澜坐在旁边,看公主的表情,应该是极不满意,委屈里夹杂着伤心,眼看又要落泪。

他正感觉有些难熬,耳边却听姜鸾的声音里带点鼻音,还算平和地跟他闲聊,

“我看谢舍人已经及冠了吧?家中是不是早早娶了夫人?也是四大姓的贵女?令夫人是多大年纪出嫁的呀。”

汉阳公主强忍着没哭,还和他闲聊家常,显然没有迁怒的意思。谢澜有些意外的同时,心里一动,暗想,莫非这位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心性?

遇到强硬的,便不顾性命的针尖对麦芒,遇到怀柔的,姿态便软化下来。若是如此,倒是容易应付。

他身上担的是中书省的职务,原本和后宫事务无关,但今日裴显突然找了他去,说正在整顿宫禁,宫中人手不足,谢澜的外戚身份出入禁中方便,把礼部卷轴送来临风殿的差事临时交代下来,他心里便带了狐疑。

谢澜带了怀柔拉拢的心思,有意从姜鸾这边套话,便刻意放缓了嗓音,如实回答,

“臣今年二十有二,尚未娶妻,不过家中应该已经开始相看了,具体人家都是母亲在议着,臣尚不知。”

姜鸾今天耐着性子折腾了半天,等的就是这句。

她随手擦了擦眼角,眼眶里还含着点泪花,冲谢澜露出愉悦的微笑。

谢澜摆出更温和的神色,也问了姜鸾一个问题,

“不知公主心中属意的是何等儿郎?臣在京中薄有人脉,若是遇到合适的世家子弟,也可以替公主留意着,将合适人选的小像呈进宫来。”

“这个么……”姜鸾沉吟着,一双如水眸光在谢澜脸上转了几圈,望向窗外。

正好有一队巡逻禁卫走近,姜鸾盯着那两排脚步整齐的将士,随口道,“雄姿英发,猿臂蜂腰。”

“武将?”谢澜露出意外的表情,“年轻俊朗的武将,若是不讲究门第的话,倒是不难寻。”

姜鸾的视线从窗外收回来,又加了一句,“满腹诗书,气质高华。”

“原来要寻文武兼俱的驸马。”谢澜倒是赞赏地点点头,“在京中世家里仔细寻觅,虽然不像武将那般容易寻,却也不是难事。”

他说着就要起身告辞,“挑选驸马的关窍,臣大概知晓了。文武兼俱,和公主差不多年纪,十五到十九岁的少年郎君。容臣告退,把公主的意思如实回禀给娘娘和裴督帅。”

说到这里,顺势问起,“就是不知裴督帅特意吩咐臣过来一趟,可有什么别的要求——”

姜鸾抬起团扇往下压,做出一个阻止的姿势, “谁说本宫要寻十五岁到十九岁的少年郎了?”

谢澜拂衣行礼的动作一顿。

嗓音里带了惊诧,“徐公公上次带着卷轴前来,复述公主的原话说,二十岁以上的郎君,公主不喜,嫌弃年龄太大。就连王相家的王七郎也因为年纪被黜落了。”

鸾重新抓起团扇,悠然摇了摇,“我改主意了。”

对着神色惊异的谢澜,她放下团扇,一本正经地跪坐起身,“感谢裴督帅的安排,把谢舍人送到本宫面前。”

“原本以为二十岁以上的郎君年岁太大了,不能做驸马。今日见到了谢舍人,本宫突然觉得,二十岁以上的郎君,本宫也可以。裴督帅慧眼独具,送来的人选极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