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9页)

娴妃就笑道:“既然都喜欢,那就两幅画都挂上好了。书房两面墙,一边挂一幅不就行了?看书画画的时候要是累了,也能左右看一看,品赏一番。”

沐瑶连连点头,感觉娴妃这建议棒极了,于是就吩咐素纹去把两幅画都在书房挂起来。

高贵妃就笑道:“都说这位郑大人沉迷作画,两袖清风,不是个会变通的,才会数年来还是个县官而已。如今他还知道送礼物来道谢,甚至送了你喜欢的梅花。”

说说他不知道变通,这不还清楚投其所好吗?

沐瑶就笑了:“不知道变通,也得看为了什么变通了。”

只送礼而已,自然要投其所好的送,才是真心感谢。

不然只送自己喜欢的,不看对方喜欢什么,那礼物就未必那么合心。

娴妃却听出沐瑶话中有话:“怎么说?这位郑大人在别的什么方面不知道变通,可是得罪不少人了?”

沐瑶惊讶娴妃的敏锐,笑着点头道:“听说是这样的,想想他一直为百姓谋福利,自然会让其他人的利益受损。而且郑大人做得越好,就叫其他县官对比起来都不如他了,叫其他人怎么想呢?”

大家都是学渣,一个个就是混日子的,只有郑板桥一个学霸下放做县官,却一个劲努力,成绩斐然,对比之下其他人不就更差了吗?

要有能耐的,自然就支棱起来,奋力追上。

没什么能耐的,自己不想办,或者办不到的,当然解决掉郑板桥的话,不就没有对比,也就没有伤害了吗?

心思正的人自是会迎难而上,心思不正的人,解决不了问题,就只能解决提出问题的那个人了。

郑板桥之前因为还是个普通县官,哪怕兢兢业业,后来也是得罪上峰被罢官了。

如今他被提拔了起来,好歹是在乾隆面前记了名字,那些想对郑板桥动手的人就要掂量一下了。

这么个好官要是因为被别人嫉妒或者做好事不知道为上峰保留面子被罢免,实在太可惜了一点。

娴妃点头道:“确实,山高皇帝远,芝麻小官若是被动手,也很难让人察觉得到,甚至都没能记住他的名字。人云亦云,只以为他是犯了什么大错。”

哪怕郑板桥跟慎郡王的交情不错,却也不会因为这个,慎郡王就跑到乾隆面前来求情。

不是说关系不够好,而是慎郡王一向远离政务,若是突然插手此事,惹来乾隆不快,那之前的印象就要彻底崩塌了。

不但可能救不了郑板桥,甚至还把自己都赔进去。

郑板桥也不会想要友人被连累,此事就只能不了了之。

索性他画画不错,以后丢了官,落魄了,卖画也能勉强为生。

如今可好,郑板桥的人生因此有所改变,沐瑶就微微一笑道:“好了,不说这位郑大人的官途如何了。”

高贵妃也笑了:“也是,反正他送来的画儿不错,这就足够了。”

郑板桥如何升官发财,跟她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倒是沐瑶后来接到苏夫人送来的信笺,说慎郡王嫡福晋女儿的亲事是定下来了。

原本相看了几个人家,不高不低的,嫡福晋一时拿不准主意。

还是后来慎郡王长子的事出了来,多罗郡王忽然派人来议亲,然后就定下来了。

这位多罗郡王是怡亲王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的儿子。

怡亲王是先帝的左右臂膀不说,当初还是铁帽子王的身份。

和硕和惠公主是怡亲王的嫡福晋所出,后来被先帝收为养女,到蒙古和亲。

可惜这位公主出嫁后两年就去世了,留下一个幼子,就是这位多罗郡王。

他的生父在乾隆登基之前也去世了,于是继承了生父的郡王之位。

乾隆对这位多罗郡王很是怜惜,把人接到京城来生活。

这次跟慎郡王嫡福晋的女儿议亲之事,自然有乾隆在背后推波助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