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5页)

太后、皇后还专门遣了人去苏婵屋里问候,送了好些调理身子的药材。

自打落水回来,苏婵便一直闭门不出,只她的贴身婢女说,苏婵受了凉,病得厉害,在榻上躺着起不来。

不过此事真假,便不清楚了,因当晚隔壁屋子传来好几次碎瓷声和怒骂声,银铃回来说,苏婵的两个贴身婢女脸上都挂了彩,上头红彤彤的手掌印清晰可见。

然碧芜并无心思去理会这些,因她又开始头疼起来。

原以为誉王的婚事会完完全全按上一世般发展,却没想到事情发生了变故,而她就是那个导致变故的最大缘由。

要想阻止太后赐婚,还得另寻法子。

翌日的围猎,苏婵自然没有参加,昨日丢了那么大的人,想她也不好继续抛头露面。

这围猎,自然都是男儿该干的事儿,至于女眷们,都坐在围场边缘的一座小楼上,饮着茶,吃糕食点心,拉闲散闷。

赵如绣与长公主住在一处儿,消息自然也灵通,见着碧芜,便忍不住悄声同她道:“姐姐可知道,昨日游船上不少人都被皇后娘娘召去问了话?”

碧芜摇了摇头,虽能猜到一些,但还是道:“皇后娘娘都问了什么?”

赵如绣往四下看了看,凑到她耳边,“自然是苏姑娘的事儿,依妹妹看,恐怕那苏姑娘是不得不嫁给永昌侯世子了!”

得知这个消息,碧芜倒是没怎么惊讶,毕竟纵然大昭民风再开放,可在水中搂搂抱抱,肌肤相亲过,那永昌侯世子定是要对苏婵负责的。

不然当初,苏婵也不会想了这么个法子逼得誉王不得不就范。

“唉,原还以为苏姑娘那般爱慕誉王殿下,往后兴许能成誉王妃,谁能晓得世事无常。”赵如绣轻叹了口气,流露出几分惋惜,“京城有名的才女却要嫁给京城有名的纨绔,苏姑娘这般傲气的人,将来的日子恐怕是不好过了。”

那永昌侯世子方淄的纨绔之名,碧芜从前便听过几分。

这人常年眠花宿柳,也曾为拍下妓子初夜在京城最大的销魂窟中一掷千金。若非他的风流成性,前头两桩婚事不至于到最后没了影,因人姑娘以死相逼也不愿嫁给他。

如今倒是好,若是上头亲自赐下的婚事,苏婵是无论如何也抗拒不了了。

拒了便是抗旨。

当真是算计不成,还赔上了自己。

碧芜垂眸思索间,忽觉手臂被人撞了撞,赵如绣冲她努了努嘴道:“姐姐想什么想那么出神,连皇外祖母叫你都没听见。”

她抬首看去,果见坐在前头的太后回过身来眉目慈祥地看着她,冲她招了招手,“小五,过来。”

碧芜颇有些不安地咬了咬唇,但还是起身乖乖过去了。

方才在太后身侧坐下,便被牵住了手,太后笑意温柔,在她手背上拍了拍,“打你从应州回来,哀家还未找你好好说过话,怎看着小脸瘦了许多,可是最近没歇息好?”

“多谢太后娘娘关怀。”碧芜毕恭毕敬道,“不过前阵子来回路途疲惫,这才瘦削了些,过段日子便能养过来了。”

“那便好。”太后沉吟半晌,忽而凑近了些,缓缓道,“如今你父亲母亲那儿也去过了,他们若在天有灵,定然得了安慰,哀家觉得你也该考虑考虑自己的婚事了。”

碧芜心下一咯噔,果真和她猜的一样,她张口正欲说什么,却听太后紧接着道:“小五,你瞧着迟儿怎么样?”

太后口中的“迟儿”是谁,碧芜自然知道,因为誉王的名姓便是喻景迟。太后这话并非在与她商量,而是同她明示,她为她选的夫婿便是誉王。

她掩在袖中的手稍稍蜷紧,少顷,终是无助地松开,低声答道:“誉王殿下……很好,是个温柔良善之人。”

太后闻言面上露出登时几分欣慰,“迟儿是哀家看着长大的,性情如何哀家最清楚不过,他这些年被陛下派遣着东奔西走的,也未将自己的大事放在心上,到如今正妃之位都还空悬着,哀家思来想去,终究是你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