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3页)

他不是圣人,更不是超人,没办法振臂一呼,就带着全乡人一起创业致富什么的。

郎山的环境也不像板栗沟那边,大家都住在一个村子里,只要遇上一个负责任的带头人,就能带着全村人,拧成一股绳子干大事。

郎山这边极少有什么聚居的大村落,当然这也是实际环境造成的——

山下的村里地少,老百姓都靠种地吃饭,要想拥有更多的土地,就得尽量去地广人稀的地方。

就比如他家,听说当年建水库整体搬迁的时候,是可以自己选择去新的村镇或者更远的山里的,他爸就选了他家现在住的地方。

当时是一座山好几户人家均分的,即便如此,一户人家能使用的山地面积,也是山下的好几倍。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山上的日子太清苦了,但凡有点本事的,赚了钱都跑去山下或者镇上盖房子了,生活方便,孩子上学方便不说,去外面打工,挣的也比自己家在山里种地多得多。

所以说为什么国家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举国之力去扶贫,到现在依然还有像他们郎山这样的贫困山区依然扶不起来呢?

不是国家的错,也不是政策的错,而是历史遗留问题太多了!

别的不说,单是这村镇人口基数太少,就把一些需要集中大量劳动力的产业给踢出去了。

当然了,他们这里的人不争气,也是另一个原因。

江小满就听说江百川他们学校里有个学生家长,夫妻俩不想去城里打工吃苦,居然楞是连地都不种。

问他们为啥不种地不养猪?

人家说了,家里有粮,就混不上低保户,非但不能按月领低保户救助金,就连村里逢年过节的慰问都轮不到他们,仿佛这样是吃了天大的亏!

对于这种想靠混低保过一辈子的人来说,你就是把金山银山堆在他面前,他还嫌你没给他挖出来呢,怎么扶得起来?

人心不齐,懒汉也多,注定了江小满的回乡创业之路,不会走的那么顺畅。

不过,好在江同学一直心态良好。

他回老家创业本来就不是奔着发大财去的,是为了给他爹养老的。

这段时间他自己也在思考以后的路怎么走,现在心里已经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了,不过,这条路到底能不能成,他还是想去请教一下唐新岚。

心里想着事情,走路就没那么累了,父子俩背着背篓去了养鸡场,就看到老板娘正愁眉苦脸地端了一簸箕的臭鸡蛋往墙边一个土坑里倒。

她老公,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沉默地在旁边帮忙填土。

“春花姐,这鸡蛋怎么都臭了?”远远闻到一股臭鸡蛋的味道,江小满心里一咯噔。

前几天他偶然刷到了一个本地媒体的报道,说是因为鸡蛋价格大跌,本地很多养鸡户为了减少亏损,直接停了饲料,把一些正在产蛋期的母鸡给贱卖了。

偏偏这种母鸡因为肉质比较柴,卖不上价格,养鸡户损失惨重。

当时江小满就想到了之前去买鸡蛋的养鸡场,正好他要多买点鸡蛋回去腌,就想着过来照顾一下老板娘的生意,没想到现在情况都已经这么严重了吗?

“唉!最近这段时间也不知道怎么了,鸡蛋价格跌到姥姥家了!零售价才三块五一斤,批发价我降到一块八都没人来买,人家说了,跑一趟挣的钱还不够租大车的油钱呢,我跟你哥赶大集卖了点,剩下的好些都臭了,小满你要不要?要我送你两箱?”

山春花现在可算是明白,为啥那外国人宁可把牛奶倒了也不愿意免费送给穷人喝了。

这几天鸡蛋卖不掉,她跟丈夫也是好心,给附近的孤寡老人送了些鸡蛋。

没想到不知道是哪个缺德鬼居然在外面造谣,说他们鸡蛋卖不掉了,要免费送给村里人吃。

这下好了,最近村里好些贪小便宜的都跑过来找她要鸡蛋,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好像他们来拿不要钱的鸡蛋,是帮了他们养鸡场多大的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