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4/8页)

听到江小满说要回乡创业,一帮阿姨姐姐们恨不得拿根绳子给他捆起来——

“小满你糊涂!你自己上网看看!那些赚了钱回乡创业的,有几个不是赔的倾家荡产?最后灰溜溜的又回到城里打工了?”

“你是不是担心你爹一个人在山上住着不安全?那你把他接到城里来啊,你爹多大了?应该还没六十吧?我记得学校后勤处的绿化工和保洁每年都要招人,你要是愿意,我去帮你跟管后勤的老许说一声!”

“就是!我也能叫我家那位跟老许打个招呼。”说话的这位是副校长的家属,她说打个招呼,那基本上就是内定了。

毕竟割草扫地这种脏活累活又不是教授讲师,一堆人去抢,他们学校教师家属都很少有愿意去的,一般都是从社会上招聘的,一个副校长,想安排这样一个岗位,基本就是打个招呼的事情了。

阿姨们实在太热情了,江小满实在招架不住,只能拿江百川来做挡箭牌了。

听说郎山乡小学除了校长只有两个老师,而且其中一个马上要生了,另一个还要辞职,阿姨们也惊呆了:这、这教书育人可是件大好事,她们也不好再劝什么。

不过,临走的时候,江小满还是收获了满满两个编织袋的“爱的关怀”——

“这些都是去年做活动剩下的物料,堆在仓库也没用了,今年还要买新的,你拿回去给学生们用,都是还没拆封的。”

学校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十几场读书活动,不过真正参加的人不多,为了吸引学生们踊跃参与,图书馆每年都会采购一些精致的笔记本、笔什么的作为礼物,只可惜愿意参加的还是不多,所以每年这些活动物料都会剩下来好多,以前都是到了年底,看看没人要,她们自己分了。不过一想到江小满即将要去一个连粉笔都要“化缘”的深山小学,阿姨姐姐们不由一阵怜爱,恨不得把仓库都给他带上。

“小满你留个地址吧,就留你们那的小学地址,以后我们有什么用不完的,都捐给你们学校。”

“对!还有粉笔,我看你也别买了,省点钱给孩子们买点肉吃,我跟后勤那边打个招呼,回头把仓库里过期的库存扫一扫,就够你们用好几年的了。”

“小孩子的衣服要不要?我看家属区每年都是外面的一些慈善机构来收,谁知道他们收了都卖到哪里去了?还不如给你呢,小满你等着,回头我就到家属群里问一声,叫大家把合用的小孩衣服都攒起来,你不是还要回来拿毕业证吗?到时候一起带回去!”

阿姨们你一句我一句,不知道的还以为江小满是被流放到蛮荒之地去了呢。

这倒是个好办法!

想到学校的学生们,有的鞋子袜子都破了,有的五月份还穿着冬天的破棉袄,江小满没跟阿姨们客气,抓起桌上的纸笔,把郎山乡小学学生年龄段和男女比例简单写了下来——

“我们学校学生不多,不过还是女孩子多点,男孩子嘛,只要学习稍微好点,家里咬咬牙也要供他们去县城读寄宿学校,不会送到乡里小学的。”

“女生一般是8到12岁的四季衣裳比较缺,要是有鞋子袜子更好了,旧的也没关系,我看她们有的为了省钱,干脆都不穿袜子。”

“男生差不多也是这个岁数的衣裳鞋袜,不用挑特别好的,旧的也没事,他们回家也要干活的,都是穿着破衣服干活。”

江小满写完抬起头,有几个心软的阿姨已经在抹眼泪了。

“太过分了!凭什么女孩子就不能去县城读书?”

“小满你回去一定要仔细看看!要是真有读书天赋的女孩子,家里不供,我们来想办法!”

“就是!我也可以一对一帮扶几个,小满你回去帮我看看,有合适的我来出钱供她去县城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