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3页)

圣人指的是做出伟大贡献的人类,传说中的圣人往往因自身功德最终登仙。

《入九霄》中的圣人也是一名道人,名叫万山河,受师父点拨,万山河得知自己的成仙机缘在九州最东端的大同村。

他只身前往凡界,来到大同村,化为凡人模样,观察村中人的生活。

大同村村如其名,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村民相互扶持,一切都那么有人情味。

一般来说,由于场地租用时间有限,剧组很少按剧本时间线来拍,而是在一个场景拍完这个景的所有戏份。

这样虽然省钱,但演技差一点的演员难以代入,拍出来的成品七零八碎,效果不佳。

这次的演员阵容强大,找的都是有实力的演员,但考虑到最终的拍摄效果,郑北楼还是决定按剧情发展来拍摄。

反正照目前来看,他们剧组的经费绝对充足,而且在四坪村场地取景方便,时间宽泛,总的来说就是两个字,奢侈,那些经费不足的剧组看了都要忍不住流下羡慕的眼泪。

第一场戏拍的就是道人初入大同村的桥段。

周游扮演的是个青年樵夫,看他这小身板,道具组在犹豫要不要给他少背一点时,周游已经轻松地背起了木柴,站在道路的一旁待命。

“好家伙,这柴重死了。”一样扮演樵夫的冯思明苦着脸道,“待会拍一镜到底,鬼知道要拍几个小时。”

所谓一镜到底就是在不cut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拍摄。

郑北楼安排以村门口的魏晋为起点,一镜拍到村尾,期间捕捉村民的生活状态,达到体现大同村和乐氛围的目的。

周游掂了掂木柴,觉得重量还可以接受。

他老家用的土灶就要烧柴,周游小时候没少跟着村里人去砍柴,七八十斤的木柴徒步背下山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而道具组准备的木柴大概三四十斤的样子,周游背起来相当轻松。

“要不我帮你背点?”周游提议。

“真的?”冯思明高兴之余又有些犹豫,“你背得动不?”

“嗯。”周游边说边把木柴卸下来,尽选粗大笨重的往自己这边放。

如此一来,冯思明那边的重量轻了些,但数量看着依然不少。

“年轻就是好啊。”冯思明向周游连连道谢,“行了行了,剩下的我自己背……谢谢兄弟!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叫我。”

周游把两捆木柴重新扎好,一抬头,就见郑北楼和动作指导已经来到了他们面前。

“郑、郑导?”冯思明急忙站起来,害怕郑北楼以为他偷奸耍滑,欺负年轻人,解释道:“刚刚柴散了,我们在重捆呢……”

郑北楼摆摆手,对动作指导老师说:“这设定挺好,待会就让他帮兄长背柴,你看怎么样?”

动作指导点头,指着冯思明:“一会镜头来之前,他先踉跄一下,然后让这个小伙子来帮忙如何?”

本来周游和冯思明只是镜头下的背景板,背着柴在路上走就行了。

没想到因祸得福,有了更丰富的镜头内容。

冯思明转悲为喜,等郑北楼等人走了后,他激动道:“小周,咱们有镜头了!”

他急忙把柴火背上,认真思考等一下要以什么样的姿势假摔。

冯思明告诉周游:“等镜头排到咱们的时候你一定要好好表现。”他悄悄指了指郑北楼,“想必你也知道郑导的有多厉害,听说当年有个群演在郑导的剧组里表现出色,被郑导记住了名字,现在可是平步青云,都演到男四号了……”

每个群演都有一个明星梦,期望有一天飞黄腾达,冯思明也不例外,他目露渴望,正琢磨着如何给郑北楼留下印象时,冯思明脚下一打滑,眼见着要摔倒。

“小心,”周游及时扶稳他,竖起拇指:“你摔得好逼真!”

冯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