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第2/3页)

“嗳——”

苗红云叹了口气。

那奶奶倒是看得开,“其实这样也好,女人有自己的事业,才能独立。”

“至于孩子,这几天也不打紧儿的,毕竟,当妈的又不是不要孩子,也不是不爱孩子。”

理儿是这个理儿,但是心疼人啊!

俩孩子现在张开了,又白又嫩又机灵,看起来可招人疼了。

姜舒兰喂完俩孩子,这才朝着苗红云她们道谢,准备把孩子带回去。

旁边的那奶奶瞧着不是事,“你带回去,一个人吃饭,还要看俩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中午吃饭你别忙活了,一会我们家做好了,让红云给你端过去。”

姜舒兰想了下,她确实带不过来,也没跟那奶奶他们客气。

“你爹娘他们什么时候过来?”

还别说,姜家大妹子走那么久,她还怪想的。

再加上,舒兰这边一个人带俩孩子,明显带不过来。

姜舒兰摇摇头,“约莫着就这几天了。”

其实,她也不太清楚,这几天太忙了,顾不得娘家了,倒是要打电话回去问问了。

姜家。

知道姜父和姜母还要去海岛,在他们临走之前。

家里人就开始准备东西。

八十斤去年秋天新打的东北大米,三十斤小米,二十斤黑米,十斤苞米茬子。

一坛子大酱,一坛子肉酱,还有一些灌的腊肠,三只风干的腊兔子,两只辣野鸡,半只腌制的狍子肉。

剩下的则是药材了,林林总总几十包。

以及几个嫂子们给舒兰和孩子做的新衣服。

大多数都是给双胞胎的。

这些东西装起来,足足两挑子,重的一挑子在姜父那里,稍微轻的一挑子在姜母手里。

临别的时候,家里人又是一阵不舍。

蒋秀珍眼泪哗哗地拉着姜母的手,送她出门,“爹娘,你们到了记得给家里捎个信。”

“去那边,好好照顾自己。”

“小妹那边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只管捎信回来,能办到的,我们肯定办。”

姜母也舍不得,这算是背井离乡了。

但是想到闺女那边没人照顾,到底是心疼的,狠下心,“知晓的,我们都知晓的,我和你爹不在家,秀珍,家里靠你多照看一些。”

蒋秀珍点头。

一路上,姜家其他小子都不吭气,只是,闷头接过爹娘手里的挑子,送他们出门。

路上遇到不少大队的社员。

社员们忍不住一惊,“姜家的,你们老两口这又要去闺女那了?”

“还挑这么多东西?”

有人手快,揭开挑子一看,“乖乖,你们这是把家当搬去了吧?”

都是精白米,就是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

姜母笑了笑,没说话。

“这,你们搬这么多东西给闺女,儿子儿媳们就不说啥?”

有人忍不住问了。

姜母没说话,蒋秀珍接过话茬,“婶,你光看到我们给舒兰拿东西了,却没看到舒兰一回回往家里寄东西吧?”

“这要是算起来,我们这所有东西加起来,还不如舒兰寄回来的一次价值高。”

亲人不就是这样,你对我舍得,我对你更舍得。

真心盼着对方日子过得好。

这话——

也在理儿,大家顿时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反而换了一个话题。

“不过,姜家的,你们拖家带口去投奔女儿,你们女婿就不说啥?”

哪有女婿养老丈人和丈母娘的,连带着媳妇的侄子一起养的。

姜母笑呵呵,“女婿人好,愿意养我们这些吃白饭的。”

当然,老头子自己在海岛挣的药钱,也够他们三人生活费了,这就不足和外人说了。

姜母这话一说,那些社员们不明就里。

只是羡慕道,“你这女婿真好。”

瞧瞧这老两口现在穿的,靛蓝色的棉猴儿,极为体面,裤子穿的是灯芯绒,连带着去海岛许是没有天天出去干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