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第2/4页)

柳竹秋忙进屋查看,见陈尚志坐在椅子上,一个婆子正用药酒帮他涂额头上的伤口。

那大片青紫重叠的伤势为多次碰撞造成,婆子和施二推测是他白天趁人不备时自己撞伤的。

傻子常有无意识的自残举动,但柳竹秋知道事出有因,忙让其他人出去,盯着他关问:“裕哥,你怎么伤成这样了?”

陈尚志怯然不语,经她严厉逼问方说:“我想求观世音菩萨保佑你,今早起床一边祷告一边磕头,不知不觉就这样了。”

柳竹秋百感交集,怀着心疼责备:“你这事办得比真傻子还傻。”

陈尚志低落道:“我没能力帮你消灾解难,但总得为你做点什么吧。尤妈妈说观音菩萨最是慈悲,诚心求她必有回应,你这么好,菩萨定会保佑你的。”

柳竹秋叹气而笑:“刚才宫里传旨下来,陛下只罚我停职反省一年,可能菩萨看你这么有诚意才助我躲过一劫。”

陈尚志惊喜地蹦起来。

“你真没事了?陛下会不会拉不下面子重罚你,先下道圣旨给外人看,以后再暗中为难你?”

“你还蛮机警嘛,我想他还犯不着这么阴险地整治我,不过事情总有万一,先走一步看一步吧。”

少年握住她的手,坚毅道:“我会保护你的。”

她明知他没本事兑现承诺,却能踏实接受这份心意。不像面对太子的示爱总要患得患失掂量用意,分析后果,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人们都偏爱纯粹的感情吧。

次日朝廷公布对造反团伙的处罚结果,以唐振奇为首的二百七十三名罪犯被判凌迟,另有一千九百二十五人处斩,抄家流放者多达三万,人数还待追加。

孟亭元本当凌迟,庆德帝念其曾是当代大儒,改判大辟。

柳竹秋想去狱中拜别,又想若因此惹嫌疑,将辜负孟亭元的庇护,便派瑞福赠送酒菜为其践行。

瑞福带回孟亭元写的感谢信,只短短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柳竹秋见字落泪。

孟亭元为她上的第一堂课是讲《论语.学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他说“学而时习之”,是不断探索修养真理。在求真的过程上遭遇世人误解也不气馁懊恼。当自己的信仰被志同道合者接受时,就像迎接远道而来的挚友般欣喜。

看来先生已认可我就是那个与他志同道合的友人了。

这至高的赞誉令柳竹秋愧疚,后悔没多向恩师请教学问道理,分担他的痛楚。同时又欣慰自豪,寻觅理想的坎坷旅途上确实存在伟大的开拓者,在他们的引领下,她永远不会退失。

阉党伏诛,全城争睹。

唐振奇被剐了一千多刀,肉片遭围观者哄抢,有人将之践踏成泥,有人点火焚化成灰,更有人直接入口生啖,倾泻对这恶贼的憎恨。

宋妙仙去父母兄弟坟前祭奠英灵,当天前来拜祭的还有宋强生前的好友、同僚。

柳邦彦也去了,见人太多没脸靠近,躲在远处哭祭,祈愿亡者能宽恕他的罪过。

孟亭元问斩时柳竹秋到法场相送,之后为其收尸殡殓。

听刽子手说孟老临刑前吟了一首诗,她念出《夷门歌》末尾四句,对方说:“就是这首!”

她无言离去,回家后在纸上写下一首四言诗:“灿灿麒麟,禹禹独行,风骨峭峻,洁浊扬清,千劫过后,虽死如生。”

孟亭元生前桃李满天下,因投靠阉党,正直的学生纷纷脱离门下,得知他的下场还觉快意,那些攀附他的势利小人更避之不及。他的妻女早已亡故,无亲戚朋友,下葬时只柳竹秋一人在场。

望着凄凉的孤冢,柳竹秋想:似老师这般不图生前荣华富贵,亦不图死后流芳百世,只追求内心圆满的人才配称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