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第4/5页)

他以为兄长垂危,部众已军心涣散,此番追歼定能杀他个落花流水。

交战之初形势大好,先头部队势如破竹地杀入对手阵营,奔袭十余里如入无人之境。

他见胜利在望,命令大军压境,不料队伍刚挺进三四里,安腊塔汗的骑兵队突然从四面八方杀过来对他们进行疯狂围剿。

原来刚才安腊塔部的人故意败退,在队伍中亮出一个缺口,诱敌深入,同时借黑夜掩护形成一个口袋状的阵形。

阿努金不知情,稀里糊涂落入陷阱,只觉箭矢蝗群般飞来,前后左右皆是敌人。

双方昏天黑地厮杀,阿努金一方吃了地势的亏,又被敌人闪电般的反扑击垮士气,队伍溃散,各股人左突右撞狂奔逃命。

安腊塔汗的人马开始地毯式剿杀,后方被关押的中国使团成员也全部获释。

成员们对温霄寒的计划一无所知,真以为他头脑发热刺杀安腊塔汗,连累大伙儿一块儿等死,在押解途中争相哭泣抱怨。

等到鞑靼人来替他们松绑,献上压惊的熏肉奶茶,云杉才当众宣布:“温大人与安腊塔汗秘议讨伐阿努金,所谓行刺都是做戏,怕走漏消息,不得不瞒着诸位。如今大功告成,大家只管喝酒庆祝吧。”

人们如梦初醒,将才含恨咒骂的人转为歌功颂德,纷纷问:“温大人现在何处?”

这个云杉也不知道,料想柳竹秋的处境该是安全,殊不知她跟随金海桐的部队行动,路遇一支逃跑的敌军,两边水火不容地展开混战。

柳竹秋身边几个负责保护她的蒙古侍卫转眼都死于乱箭,她用盾牌护住头身,策马往人少的地方逃奔。

周围胡马嘶叫,胡语呐喊,战旗翻飞,腥风割面,如同人间修罗道,死者遍野,活人连喘息都顾不上,只知埋头逃命。

她伏于马背拿盾牌护住后背,前方还留有空隙,只听嗖地一声,右肩钝痛,一支流矢已深深地插入肩窝。

这箭是重弓射出的,冲力强劲,犹如重锤扫荡,直接将她敲下马背。

她落地摔个昏花,脑子还清醒,不能呆在原地等死,忙忍痛折断箭身,捂住伤口追赶坐骑。

那畜生受惊,只顾奋蹄狂奔,那里还管主人的死活。

她跑出几步被尸体绊倒,染了一身污血肉酱,发现死者早被马蹄践踏得不成人形,不赶紧离开此地,这就是她的榜样。

“温霄寒!”

一声清啸宛若长剑刺破混沌难辨的噪音,一人一骑飞驰而来,浓黑的夜色也遮不住马身雪白的毛色和马背上骑手闪闪发光的银甲。

柳竹秋认出金海桐时,对方已侧身向她伸长右手。她赶忙奋起抓住,身体随着一股强悍的力道腾空而起,转眼落在金海桐身后的马背上。

金海桐低声叫她抓紧,驱赶马儿全速撤离,直跑得腾云驾雾一般。

柳竹秋坐不稳当,死死抱住她的腰,脸紧贴她冰冷坚硬的铠甲,狂风擦身,根本睁不开眼。

不知跑出多远,身边渐渐多出鞑靼人的呼喊声,她听出是金海桐这方的人在朝她们叫嚷问候,金海桐也不时用鞑靼语回应。

又过了多时,马速减缓,柳竹秋睁眼,四周遍布安腊塔汗的骑兵,看来已远离战团。

脱险后她的精神为之松懈,伤痛潮水般扑来,她一时支持不住眼黑晕厥,金海桐及时察觉,先跳下马接住她。

等柳竹秋恢复神志,这彪悍的贵妇已一把撕开她的衣襟,准备为她疗伤。

她登时惊出一层冷汗,匆忙抓住金海桐的右手腕,可惜对方已看到她胸前被布条勒缠的沟壑,跟着惊呆了。

作者有话说:

①持节牧羊:指苏武,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