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第2/5页)

柳竹秋在他杀最后一人时试图阻止。

“万大侠,可留下活口做证!”

万里春并不手软,结果那厮后用力指向前路,柳竹秋立时明了。

“前面还有埋伏?”

万里春点头,勾手示意她跟上,带她钻进树林朝深山走去。

柳竹秋此时已基本确认了他的真实身份,仍体贴地装傻,乖乖与之保持一定距离。

山中茂林青葱,猿鸟乱鸣,行经处皆是形态奇诡的老树,偶见悬泉瀑布冲荡幽壁,附近毫无人迹。

赶了七八里路,万里春引领她来到一座苍崖下的山洞,洞里有石块垒成的火炉,旁边还堆放着晒干的柴火和烧水的铜壶、饮水的瓷杯,应该是他设置的落脚点。

柳竹秋觉得这地方选址很妙,笑问:“万大侠,您在京畿纵横数年,想必有很多这样的秘密据点吧。”

她的语气不自觉地亲昵,万里春没理睬,丢给她一盒伤药,点起篝火,比手势命她在此等候,而后出洞远去。

柳竹秋在洞中参观,山洞径深只五丈左右,角落里还放着一张板床,上有草席被褥和枕头。

她翻看被褥,被套上的针脚细密整齐,非得巧手才能缝出。同样的针脚她的衣物、寝具上也有许多,从小看到大,再不会认错。

亲近感里添加了崇敬,令她欣喜不已,铺好床铺舒舒服服躺下,枕头上熟悉的艾草香气也让她像儿时卧在摇篮里那般踏实,闭上眼睛安然睡去。

天幕转黛时,洞外传来遥遥地呼喊声。

柳竹秋听得在喊:“温孝廉,萧其臻来寻你了!”,再侧耳分辨,萧其臻的喊声果真混杂在内,忙出洞高喊回应。

萧其臻带着十几名随从急寻而至,奔到她跟前时险些收不住脚。

“温先生,你没事吧?”

柳竹秋点点头,问他怎么来的。

萧其臻含糊道:“有人通知我说你遭歹人行刺,叫我赶来救你。”

他怕此地不安全,让她快走,出林子的途中又遇上三拨他带来的手下,队伍壮大到上百人,纵使再遇歹徒袭击也不怕了。

柳竹秋问他是否看到追杀她的刺客尸体。

萧其臻说已派人将死者运往京城,总共十三人之多,相信不难查出身份背景。

他们骑马回京,萧其臻送柳竹秋到灵境胡同,柳竹秋邀他至家中叙谈。

文小青和瑞福还不知道她中途遇险,她也顾不上跟他们细说,请客人去书房,关了门低声问:“萧大人知道通知你的人是谁吗?”

萧其臻取出一只信封,当中装着报讯的书信、那山洞的位置图以及一枚干枯的迎春花枝。

万里春名扬京畿,萧其臻自然知道这迎春花枝是他的标志,反问柳竹秋是如何认识他的。

柳竹秋隐去万里春的真实身份,其余的据实相告,并问萧其臻对他的看法如何。

萧其臻说:“万里春虽是通缉犯,但多年来扶弱抑强,救焚拯溺,是个大善大勇的侠盗。我也很敬佩他,就算当面遇着了也不会去告发。”

柳竹秋欢喜拱手:“大人明辨是非,也可谓侠义心肠,我先替万大侠谢过了。”

萧其臻笑出甜意,再告知一些她不知道的传闻。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二十多年前荆襄一带也有一个名叫‘万里春’的侠盗,行事风格与这个万里春很像,不知是否是同一人。”

柳竹秋寻思:“应该不是吧,我见过的万里春不到四十岁,倒回去二十多年还是个稚嫩少年,不太可能有那么大的本事。”

萧其臻点头:“我听到的那个万里春是个成年男子,那会不会是如今这个万里春的师长呢?”

“他曾在荆襄活动……的确有这种可能。”

“现在的万里春也来自荆襄?”

柳竹秋忙否认:“那倒不是,我只是猜测而已,毕竟用迎春花枝做记号也是个很鲜明的特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