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第4/5页)

柳竹秋到他跟前嬉笑请求:“殿下,让臣女给您讲个故事,好吗?”

朱昀曦知道她想安慰自己,含笑目示她坐到身旁。

柳竹秋面向他说:“这故事是庄子讲的,他说有个人把船藏在大山沟里,将渔具藏在深水潭中,以为这样就不会丢失了。可半夜里有个大力士将船和渔具连同山谷深潭一块儿扛起来带走了。(11)”

朱昀曦微笑:“庄子老爱讲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一定又在宣扬他的‘道理’。”

柳竹秋问:“殿下觉得他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朱昀曦思索一阵,推测:“他是不是想说东西藏得再好也会丢失,索性不藏。他们道家都讲无为嘛,又推崇什么‘以无为本’,觉得好坏都一样。”

柳竹秋夸赞:“殿下彗心灵性,一下子就参悟了。世上万事万物就如同‘藏舟’一样,不停变化,不可固守。比如这时序交替,繁华代谢,人事更迭,盛衰相继,都是天地道法决定的。人力无法与道法相抗衡,不如学庄子安时处顺,以平常心看待一切曲折变化,方可逍遥自在。”

朱昀曦天性乐观,自来更欣赏道家思想,喜欢她话里的洒脱,顽皮心起,装模作样道:“那孤王以后就推崇‘无为而治’,随便底下人干什么,孤统统不管。”

柳竹秋生怕误导他会沦为大罪人,忙指正:“殿下。无为而治不是这个意思,老子的全话是‘无为无不为(12)’,是让人办事顺应自然,不做与道理相悖的事。他还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14)’,劝导君王治理国家要细致入微,未雨绸缪呢。若您以后成天无所事事,一味吃喝玩乐,天下准会乱套。”

朱昀曦笑着伸手捏她的脸:“你当孤王是晋惠帝呢,孤还没断奶就被他们灌输这些理论,恨不得把唐宗宋祖从地下请出来直接塞进孤的脑子里。孤这辈子只能为这江山社稷,苍生万民而活,敢有别的念头就是无道昏君,活着受千夫所指,死后还会继续在史书里挨骂。”

随着笑容淡化,他的神情转为无奈,瞅着柳竹秋强行幽默道:“你以后可得教育你的子孙,等孤王宾天后让他们多写几篇文章替孤说好话,不能由着那帮公报私仇的文官诋毁孤。”

柳竹秋心中莫名刺痛,忽然像照镜子,在他身上看到了与己相似的被礼教纲常禁锢的灵魂。

看来这世间没有一个人是真正自由的。

懂得‘藏舟’之道的人不会向忧愁投降,她欢快建议:“殿下,天气这么好,我们去找点乐子吧。”

朱昀曦听她想荡舟游湖,便传令侍从们准备画舫。

柳竹秋拦住,无视云杉等人,公然凑到他耳边神秘兮兮说:“臣女常在这湖上泛游,撑船本事极好。殿下找艘小船,船上就我们两个,怎么样?”

她把坏心思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朱昀曦并不抗拒勾引,眼波流转,两颊的梨涡若隐若现,故意小声问:“他们不同意怎么办?”

柳竹秋摇着他的手撒娇:“殿下令出如山,陈公公他们都是您的心腹,难道还会去告您的状吗?”

此刻她只想领着太子放纵一把,体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自由。

作者有话说:

①古称邸吏、邸官,明代称提塘,视军事需要而设置,专事军事情报的传递。

②印绶监: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监之一,有掌印太监主管,下设佥书、掌司等员。掌古今通集库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等。

③杜延年,字幼公,南阳郡杜衍县人。西汉时期大臣,御史大夫杜周的儿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④臧宫,字君翁,颍川郏县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