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第2/4页)

柳竹秋问:“是那个嫁了痨病丈夫,成婚才一个月就守寡的梅小姐吗?”

见妙云肯定,果决道:“不用多话了,你速去舱里棉被下躲藏。”

妙云逃进船舱爬上铺板用棉被蒙住身体,追兵不久赶到,带队的是黄少卿的二儿子。

这黄二少爷也认识温霄寒,见她在水边悠然垂钓,上前打招呼顺便询问:“温孝廉可曾见一个和尚打这儿过?”

柳竹秋摇头。

有个不守礼数的下人跳上甲板朝舱里张望,看到妙云没蒙好的光头,赶紧叫喊:“那秃驴躲在这儿呢!”

余人急欲上船搜捕,柳竹秋抬手阻拦:“这舱里没和尚,只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尼姑。”

众人登时哑然,外间都传温霄寒是个风流浪子,黄二少跟他交浅,也看过几首他做的艳情诗,中有“禅院空好月,春风卷贝叶①。梵音度绮梦,花落化双蝶。”之类的暧昧句子,早疑心这没行止的书生跟尼姑有猫腻。

今见他亲口承认,先替他尴尬,傻愣着不知如何是好。

柳竹秋笑容满面道:“那床上玉体横陈,春光乍泄,黄二少也想进去鉴赏?”

黄二少急窘摇头,怕被她带累了名声,领着奴仆避瘟神似的撤走了。

等他们去远,柳竹秋收起钓竿,命瑞福将小船划到湖心,向妙云问明情况后送他在安全地界登岸。

妙云得她佑庇脱难,从此以恩公相称,每当柳竹秋去安国寺他都争着殷勤接待。

今日柳竹秋有事求助,妙云接到知客僧通报匆匆出迎,为怠慢贵客深表歉意,将她请到禅房奉茶。

柳竹秋见禅房门口放着火盆,盆里有些未烧化的纸钱,问他在祭拜谁。

妙云鼻子一酸,眼圈跟着红了,伤感道:“恩公问话,小僧不敢欺瞒。那黄家的五少奶奶去年过世了,今日正是她的忌辰,小僧为她念经烧纸,才没去外面值守。”

他与梅氏自东窗事发后就再无机会相见,诚可谓“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②”

梅氏青春守寡,只与妙云有过夫妻之实,一朝鸾分凤离,真比当初死了老公更痛百倍,因之郁郁成疾,不上一年便香消玉殒了。

她做闺女时曾与柳竹秋有过一面之缘,是位清新靓丽的俏佳人。

只因父母贪图黄家的富贵,便听信媒婆谗言,将活泼泼的女儿嫁给一个行将就木的痨病鬼。

夫妻尚未同房那黄五郎就死了,梅氏以处女之身守寡,婆家娘家为着面子都不许她改嫁,定要她终身守贞以全门风。

柳竹秋知道这些情况,同情梅氏遭遇才会搭救妙云,替他二人隐瞒奸情。而今听说梅氏死讯也很难过,请求妙云摆出她的牌位,亲自在灵前上了一炷香,感叹:“自古红颜多薄命,就中凄凉不过卿啊。”

妙云在一旁洒泪道:“幸蒙您当日仁慈庇护,没让黄家人抓到实证,否则她死后还得背负污名。”

柳竹秋悲闷道:“人都死了,还管名声做什么。就是活着时,要那虚名又有何用呢?可怜她原是水葱似的一个人,竟在那枯井里活活干死了。”

礼教之害,甚于虎豹,磨牙吮血,食人如麻。大多数女子和梅氏的遭遇只隔着薄薄一层纸,说不定哪天就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捅穿了。

妙云不知柳竹秋在物伤其类,只当她是怜香惜玉的多情种,无限感佩道:“都说恩公是有情有义的真男儿,不仅爱花,还肯惜花护花,小僧在此替梅娘子谢过了。”

他一揖到地,柳竹秋双手扶起。宾主落座叙谈,她直言来意。

“我听说安国寺近年人口渐多,良莠混杂,想向你打听一下,寺里可有不守戒律,为非作歹之徒?”

妙云羞愧道:“是有一些,小僧就是头一个。若非我糊涂破戒,也不会连累梅娘子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