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3/4页)

萧其臻婉拒:“小姐在自家园中作画,亲自题诗更为贴切。”

柳竹秋反驳:“正因为是自家的花园,每日瞧得腻烦了,无甚新意。不似大人初来乍到,更能触景生情。大人已慨赠一座池塘,何必再吝啬一首诗呢?”

萧其臻不能回绝主人盛情,红着脸道声:“献丑。”,提笔略做考量,写下一首五绝:“静苑秋声满,花凋绿渐稀。鹭鸶凌水过,疑似白云飞。”

诗句质朴清新,颇有禅意,写景物能声色具备,动静结合,最妙的是信手写就,这份敏捷的才思就很可贵了。

柳竹秋爱好广泛,尤喜纸笔之戏,发现萧其臻这一长项,就将刚才否决他的念头暂时搁置。

人生本该雅俗共赏,谈情说爱不行,能交流书画也可算做伴侣嘛。

萧其臻涂改了她的画作,见到她本人,又应邀题写诗句,自觉逾礼过甚,不敢再做停留。等不到她开口评价,便说:“令尊恐已会完宾客,萧某得回去了,就此别过,还望珍重。”

他走得好快,俨然落荒而逃。

春梨嗤笑:“好个书呆,跑这么快,打量有妖怪要追着吃他呢。”

柳竹秋轻扬微澜的心湖重归死寂,衣冠禽兽固不可取,道学先生亦是难缠,不由得想起坊间流传的一则笑话。

一个循规蹈矩的秀才新婚之夜与新娘行周公之礼,入喜帐后先作揖道:“吾欲云雨,不知娘子尊意允否?”,新娘回:“官人从心所欲。”,他便答:“既蒙俯允,请娘子展股开肱,学生无礼又无礼矣。”,新娘吃痛,他又一本正经对曰:“徐徐图之,则茅塞开矣。”④

萧其臻迂不到这地步,但至少有一分神似,倘若时时刻刻拿腔作调讲礼节,再没个随心所欲的时候,那还叫什么夫妻?

还是先拿他做备选项,多观察一阵再说。

范慧娘派出的仆人禀报说偷看到萧其臻在池塘凉亭与大小姐会面,待客人走后,范慧娘亲去询问柳竹秋。

柳竹秋顾左右而言他,始终不直说对萧其臻的看法,被逼急了便搪塞:“三哥请萧大人来帮我们查案,这时扯上我,若叫外面人知晓定会捕风捉影说家里的盗案非同一般,急得老爷要施美人计笼络办案官,指不定会因此惹祸呢。”

柳邦彦正是怕节外生枝才求助于萧其臻,听范慧娘转述女儿的话,认为很有道理,也不急于求成了。

萧其臻从柳府回来后一连数日按兵不动,这天接到柳竹秋派人送来的信件,读罢当即召集三十名精干的捕快,吩咐捕头:“明天柳府有个大丫鬟要回家探亲,你们暗中监视,若发现她与可疑人色接触,立刻把人都抓回来。”

捕快们得令,第二天一早换上便服到柳府附近蹲守,辰时见一辆马车出来,便分成几拨或骑驴或走路远远跟定。那马车向南出了左安门,又走五里地来到一处村落。

捕头只派一个机灵的手下进村侦查,过了半个时辰那人回报:“马车进了村东头一个院落,后面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个男女,都到那院子里去了,像是提前约好要去聚会的样子。”

捕头当即带队闯入那院子,在主人卧房里找到那伙男女,一群人正围着大堆金银财宝准备分赃。捕头亮出腰牌,叫手下将屋里的男女老少一股脑锁了,连同财物一并带回县衙。

萧其臻击鼓升堂,见下面黑压压跪着二十几号人,大声问:“谁是曾翠娥?”

一个穿粉红色绫子袄的俊媳妇惊恐抬头,萧其臻严厉审视她:“你就是曾翠娥?”

“正、正是奴家……”

“大胆曾翠娥!你勾结外匪抢劫主人财物,人赃并获,还有何话可说?”

早在案发时柳竹秋就疑上了曾翠娥。

首先强盗们选在柳邦彦值宿时行动,事先必然有人通风报信。其次,没有内鬼带路,外贼不可能悄然入府并直接找到范慧娘的居室,更不可能知道财库钥匙由范慧娘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