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2/6页)

一方面明白孩子总要长大,十三四岁的年纪,正处在青春期,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存银没跟哥嫂生分,没变得叛逆,已是极好。

一方面又想自己养了这些年的孩子能再天真无忧几年,跟从前一样开开心心。

没心没肺也好,一个坑里要反复栽跟头也罢,总归他跟叶存山会护着。

存银对他现状没什么不满意的。

可能是来府城以后,交的朋友都很昙花一现,只那一段时间约着玩闹,有了过家家的情谊,年节一过,全都长一岁,科举压上头,大家都要去努力,慢慢他就又恢复了往日孤单。

日子安排得满当,忙起来不觉得,闲下时会感到无聊寂寞。

家里都在忙,他也不是没其他事情可做。

时间久了,分享欲就慢慢淡了。

跟哥嫂会说,也会写在本子上,但不会跟以前一样坐不住,静不下心,迫切的想找人玩,想找人解闷。

云程跟他聊天,他也有小孩儿天真样,傻乐起来眼睛眯着,看得云程心里发软。

他跟存银说可以交笔友试试看。

“等《王家村》的尾声画完,我们最终定稿,开始印刷售卖以后,我会在上面发布邀请函,诚邀各地才子来居安府,教他们怎么写话本。也会试着在上面发布点征集笔友的信息,通过书斋做枢纽,与从未见过面的外地友人通信,互相体验不同的风俗人情。这会有很大的惊喜,你永远不知道给你写信的人,是什么性格、年纪,又是什么家世背景、在什么地方务工。”

这是云程从前在杂质上看过的东西,总体而言,是要比古代方便的。

他以前也交过笔友,家里有电脑以后,也会给人发邮件。

再后来就是各种冲浪了,没往日的慢慢悠悠与当时忐忑等待的心情。

古代的话,就是另一种浪漫。

大概会演变成各地钱多多的学子,用来交友的一种方式。

也许京城会变成面基圣地,往后参加科举时,结束后能跟笔友见面。

当然,也可能第一期就办不下去,无疾而终。

存银说为什么要这样写,“熟人都不回信,陌生人还回啊?”

由于云程没看过陆瑛给存银的信件,在他看来,存银跟陆瑛也一直是有来有往的,断也是人去了边关不方便,就没往这里想。

当存银是说的是静河村的小伙伴,因为存银去年写了信回去,一封回信没有收到。

静河村现在不缺纸,以前的习惯也保留下来,没谁家会去浪费,纸张还是会放到家里保存起来。

存银偶尔回忆一下,都脚趾抠地,觉得他的信件可能被人家放起来,以后要拿出来笑他。

云程就说静河村那边寄信不方便,去蔚县就要一阵,再从蔚县码头找人捎带。

来回四五天的路程,寄一次东西,一个月左右才能有个回音,有时要两个月。

笔友的话会不一样,可以广撒网。

会选择交笔友的人,不会怕这点麻烦。

到时还能给合作好的民驿打广告,看看他们有没意向开展送信业务。

存银默了默,想想他确实挺爱在纸上碎碎念,就点头,“那我到时试试吧。”

云程摸摸他头。

“现在都很少出门,多个法子交朋友,有人说说心里话,有人给你分享生活,你就不觉得无趣了。”

存银听得眼睛都发亮。

云程再说,可以用化名,这样没人知道是他写的信。

存银眼睛就更亮了。

他有好多话,不方便跟人说。

就想给远在天边的,以后一辈子都见不着,见了也不会深入交往的人说!

他交友词都想好了!

互相交换秘密!

云程还不知道他想法,不然就知道,存银是想找个匿名树洞,孩子果然有心事了。

路远,圆圆看久了窗外就眼晕,站不住,倒云程怀里后,要蹭蹭找个舒服的窝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