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你自己过来亲我(第2/8页)

家里日子难,他也没其他本事挣钱,只能蹲一单算一单了。

云程把稿纸给他,说不急用,“我后面还没写完,后天我给你拿新稿,你再把誊抄好的给我就行。”

当下,也提前给了铜板。

元墨收了他的稿子,就不在外面多留。

收好稿件跟纸,他就收摊回家。

到家打开一看,见了里边没整理好,还有划线糊团的错字和飞起的波浪线,还愣了下。

夫郎柳小田问他怎么了,“难做吗?”

元墨摇头。

这东西乍一看是为难,细想也能明白云程的用意。

他说:“碰见了个好心人。”

云程日行一善后,找到了木匠,说了吊锅铺子里的桌子。

蔚县吊锅盛行,普通百姓家也会在横梁上搭根粗麻绳,挂着双头拉钩,冬日里煮个吊锅,吃得浑身暖和。

一说他就会做,听云程说他这桌子做了不是为了煮吊锅,而是为了叫自家夫君看书写字时不冷,还提了个意见。

“要么下面的铁皮我给你缩短?不挨着地面,桌板下凸出一尺多,能省柴火,也省工钱。”

这就桌面暖着,桌下腿脚还是凉。

云程见过取暖的矮桌,四周缝了被子,席地而坐也可以。

他问木匠书院里的桌子都是多高,对着旁边小桌比划后,云程觉得差不多,就按照这个高度做。

又出一笔银子。

纸铺他今日没去,昨天就没能帮上忙,全程在楼上躲懒,蹭了个饭。

今天第一天开业,存银都要教人织毛衣,他过去大抵只能跟叶根尬聊。

这样一想,他还不如回家写小说挣钱呢。

纸铺里今天不忙,铺子外边的“裁缝铺”牌匾昨天一起摘下叫王掌柜的拿走。

新的牌匾今天挂上,取名是“静河纸铺”,用村名做招牌。

村里没做出多少成品纸,叶根来时一起带来了,不然羊毛织品昨日被人包圆,他们今天铺子还要空置。

他跟叶粮两人一人冲泡了一碗藕粉,吃着滋味不错,还叫叶庆阳也吃一碗。

这还是叶庆阳买的呢。

叶庆阳在忙着记账。

从造纸当天,叶根就一条条记录了开支。

原材料都是现砍,不算。

人工是写了名字,后面记了月钱数额,要到一月才发钱。

其他开支零零散散,比如采购了羊毛多少,一件毛衣是手工费是多少,手套又是多少。

单看起来条缕清晰,实际做账时也密密麻麻不好算数。

叶庆阳趁着今日不忙,想把东西都整理好。

他说:“给存银泡一碗吧,那孩子嘴馋。”

存银有云程给他买的一小桶,抱着谁都不给呢。

叶根还说他出来一趟,人反而小气了,以前在村里多大方一孩子。

叶庆阳就笑:“他对程哥儿大方着呢,昨天买的糖炒栗子都给送出去了,我都没吃着一颗。”

叶粮一碗喝完,浑身热乎,“我以前当货郎时没这好东西,不然村里县里来回跑几趟,也能挣几个钱。”

别说挣钱了,叶根还惦记着过几天回家,也买些带回去。

云程这次给叶二叔家买了,也给叶大家买了,村里人现在就爱在煮树皮的临时作坊里扎堆烤火唠嗑。

不消一天,就得被全村羡,他家也得有。

叶庆阳没吃过藕粉,不知道味道。

东西不多,他买了就放纸铺,大家都尝个鲜,只给村里送回去了一小桶,给他爷爷吃。

他也有二十多天没回家了,心里想念,说云程估摸着也是想家,出来没几天就往家里送东西。

云程可一点不想家。

东西交给叶虎送回村以后,就忙自己的事,只要村里人都知道他跟叶存山没忘记爹娘,记得给他们买东西就行。

村里也正说这事。

说叶二叔命好,前头两个儿子壮实能干,老三学识广博,三个儿媳也家里家外一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