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现代五(第2/3页)

不久,考察队其他人陆陆续续都到了,谁也没看出刚刚发生过鼻血事件。

梁导主持了碰头会,为大家进行了相互介绍。

首批入山的成员不多,摄制组加上专业人士共十一人。

他带上阮助理,张、李两位摄像,卢灯光与邱场务。研究组方面有艾臻、武黎,以及京寰大学的汤玮民教授带两个学生柏墨与杜珊。

初步探查,计划用时三个月。如果真能幸运有所收获,发现雍正帝的衣冠冢或是葬身地相关线索,后续考古挖掘就是新的项目了。

相关考察手续已经在审批中,估计五月末全部办理妥当。

六月中旬正式出发,最迟九月中旬回京。

选择这个时间门段是充分利用了大学暑假假期,给了汤玮民与他的学生们方便。

这番安排没人有异议。

至于出行细节,比如交通、住宿、餐饮等等,阮助理与邱场务会做好安排。哪些统一配置,哪些凭个人意愿加购等等,都会在六月初给出清单明细。

接下来,主要就是拟定大致路线。

尽管计划可能赶不上变化,这不是有台本的综艺节目,但不能满山乱窜。

计划分两步走,先走访当地山民查询更多石雕线索,或沿着发现石雕的河道慢慢回溯至其上游。

前期准备立刻开展。

这一个月之内,研究组五人查阅当地文献资料,尽可能在出发前掌握了解更多信息。

『石雕之谜』工作群建好,有新想法随时联系。

最后,梁导表示为了让团队成员相互熟悉,聚餐活动也要搞一搞。

他翻了翻日历,今年端午节是半个月后的5月31日。正好,在网上联络半个月后,趁着端午出来搞一波活动,现实中交流后能更熟络。

*

*

时间门说慢也快,半个月一晃而过。

对于石雕发现地的相关文献记录,其中有一条引起人注意。

清朝末年,地方志记录了净河附近的一起疑似盗墓贼内斗暴毙事件。

说是1859年,有一队外乡人入山,疑似来自湘西,他们买下了一条船渡河。不料,一夜过后十二人惨死河上,看尸体是相互砍杀而亡。

当地人在船上行李内找出洛阳铲等物品,还有一些金银珠宝。由此怀疑死者是盗墓贼团体,因为分赃不均引发地内斗致死。

唯有一点诡异,十二人死亡时全部表情扭曲,像是承受了非一般的恐惧。

地方志记载的盗墓贼死亡地点在发现恶虎石雕的河流上游处。

理论上,石雕可能在盗墓贼内乱时落入水中,经过积年累月的泥沙流动被冲到了下游位置。

但,石雕对的技术检测没能提供进一步发现。或是在河底浸泡太久,其来处的痕迹被冲刷得一干二净。

地方志记录的旧闻与恶虎石雕有没有关联?

汤玮民作为清朝民俗研究者,没有妄下论断。

这段时间门去第三研究所近距离观察了实物。他对石雕背部的「四」与「鬼」提出一些看法。

雍正排行在康熙朝排行第四,这个「四」或是与此相关。但不知道该怎么解释「鬼」,可能是雍正中晚年对于生死便捷的某种探索?

正因疑惑,更要实地考察。

阮助理在拿到一堆批文后,已经联络了当地向导。

端午节,考察队照计划进行聚餐。

如今传统节日气氛浓郁。五月初五,迎祥纳福,辟邪除灾。

这种时候聚餐,除了相互热络熟悉起来,也有为考察祈福的意思。

梁导不迷信,但在获知盗墓贼暴毙旧闻后,他发现了一个巧合。

这回考察队加上新请的向导,一共十二人,竟是一百多年前与死在净河上的那群人的人数撞着了。

这多少有些不吉利。想着与投资方艾臻商量一下,再多请一个脚夫,把十二变成十三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