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第2/4页)

“真是让弟弟苦等好久。这要是再晚来十天,弟弟今年又得孤苦伶仃一个人过年了。”

武拂衣笑问,“你,孤零零?坐在房间里瞧着账本,难道不该觉得很热闹吗?满耳金银珠宝的喧闹声。”

胤禟苦笑,“四哥可别打趣我了,我这正发愁呢。”

“愁什么?”

武拂衣其实有所耳闻,遂念出一个称号,“你发愁「珍珠王」,这个名号不好听?”

去年,胤禟试图在茶叶、丝绸、瓷器等传统高端海贸货物之外开辟新产品,携珍珠奢华美白产品的理念来到了十三行。

古有买椟还珠。

而今,胤禟给定制了一套精美化妆品木盒,将一百零八套珍珠粉赶在西洋船年底回航前卖出。

海船远洋航行要看海上季风的脸色。

欧洲到亚洲,一般是圣诞节到来年复活节时间段出发,因为要适应印度洋春夏季风。

从亚洲回航,一般是十月到次年的三月启程,耗时七八个月不等回到欧洲。

去年十月,胤禟的珍珠粉美白产品被洋商运走。

今年十月,英吉利货船再抵广州。

商人威廉一上岸就要找『真·珍珠王』,马上、立刻、一秒钟也不想耽搁地与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奢华珍珠粉护肤品在英吉利卖爆了,准确地说108盒化妆品压根不够分的。

亏得不是一百多年前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那位英吉利女王是狂热珍珠爱好者,想来会把珍珠粉给全都包下。

威廉着急来签合约,他是怕迟了一步没货。

如今,绝大多数珍珠都是用作饰品。

尽管也听甄玖提到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东方就开始有珍珠粉养颜的医方,但是这种奢侈品没有普及开来。

这与原材料短缺有关。

珍珠采集不易,好不容易采来了,把它们磨成粉过于奢侈。

形状造型各异的珠子,更多时候是被制成不同饰品,或是缝制于服饰上。

这契约得签得快些,不能被其他洋商抢先,否则缺货就糟糕。

叫声甄玖一声『真·珍珠王』,当然希望他能源源不断地供货,一声令下号召蚌壳多多产出珍珠,彻底坐实这一名号。

胤禟却很苦恼,洋人说话太不矜持谦虚了。XX王是能随便叫的吗?尽给他添乱。

要是落到有心人的耳朵里,指不定又指责他与民争利,居心不良。

“四哥,你在哪里听到珍珠王的称呼?”

胤禟可不希望离谱的风言风语传播太远,“短短两个月不到,这话可不能传入京城吧?”

武拂衣确实听到一些离谱故事,“我进入广州后,听客栈伙计聊起近期新鲜事就有珍珠王的事迹。据说珍珠王得鲛人族的真传,获得美貌永驻的秘方,如今将此秘药传给欧罗巴人了。”

这就是胡扯了。

珍珠粉的药物应用,在三国的《名医别录》就有记载。若是不知道那么远的事,那么前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记载。

不过,百姓不知医书内容也正常。

类似鲛人因情落泪成珠,而将珍珠磨成粉敷在脸上能永葆青春,这种故事的受众可比医书广多了。

小段子不知从何时起。

英吉利海员还给添油加醋,说上一次运输珍珠粉回欧洲,那一路遇到的风浪都比往年少了。

这让珍珠王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光晕,是不是甄玖提供的珍珠粉的来历很神奇?

武拂衣瞧得懂其中弯弯绕绕,这八成是商人威廉在给销售珍珠粉造势。

把它打造成高端奢侈护肤品,这年头就要加披上一层神秘面纱。仿佛远洋运回的不只是美白产品,更是得到东方的神奇力量加持的产物。

欧洲有人信吗?西方不是发展科学了吗?

当然信。两者又不冲突,恰如牛顿研究物理与研究炼金术不冲突,神秘学在西方的市场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