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第3/6页)

胤禟听着这个回答泛起一身鸡皮疙瘩,立刻摆摆手。

“停!四哥,你可别说了。我怎么觉得怪矫情恶心人的,真不如直接把我推入水里醒脑。”

武拂衣斜了胤禟一眼,“你知道就好,要不怎么说这答案最骗人呢。”

闹了一场,接下来就消停了。

吃了全鱼宴,胤禟骑马回了城内。不是两手空空回去,而被塞了几本书,正是从东瀛买回来的书籍翻译本。

去年出海考察,运回来一船书。

胤禟听了四哥说的安排,先找靠谱的翻译,而大半年过去完成了部分译本。

这次被塞的书籍主要与两个时间段的东瀛民生情况有关。

德川幕府上台后,在庆长年间推行全岛统一的良币政策,元禄年间又再次铸造恶币。

如今,东瀛市面上能买的书籍没有直接分析经济民生数据,正是需要从字里行间去提取具体情况。像是游记、地方志、诗歌、散文等等,是能通过阅读化零为整,搞出一份简洁明了的表格。

然后,进行对比。统一铸钱的良币政策,与放纵地方上缺银少铜式恶钱铸造,两者之间会造成哪些悬殊差异?

胤禟接受了四哥给的任务,阅览这些书籍,认认真真搞一份深入的东瀛货币研究。别说弹丸之地没有探究意义,东瀛目前已知的金银铜矿数量超过大清。

大清的货币政策混乱,铜钱也好、银锭也罢,都是各地分散铸造。

尽管朝廷颁布铸币的大致规格,但一纸公文很难被落到实处。而且朝廷拟定的规则,距离真正统一货币有很大距离。

胤禟在好些地方都有经营生意,收到的货款银钱各不相同。

他能够意识到地方上的银钱铸造差异,但以往也没太在意无法真正统一货币究竟有何弊端。

这次是要以东瀛为参照物了。

比起幅员辽阔的大清,岛国面积小,幕府更易实现全国使用统一铸造的钱币。

庆长年间做到了,但在元禄年间又因为吏治腐败而荒废了,让东瀛恰好成为了很好的研究材料。

去年在海上,胤禟就听四哥谈及这项研究。

今年九月,皇家理学院正式启用。他正好一边做货币研究,一边更系统学习数理与格物知识。

别看身上没有任何差事,但这是暂时的。

胤禟授封贝子后进宫谢恩,被康熙问过之后有何打算。那会提出了东瀛研究的计划,获得了赞同与肯定。

听康熙的意思,希望规范钱币市场。如果他能做出像模像样的研究,此后不妨由他带头去搞统一铸币的事。

虽然汗阿玛仅仅给出口头上的鼓励,但是君无戏言,而且至少有了盼头。

胤禟主动要求不去塞外避暑,留在京城读书,就是在为这个研究做准备。

炎炎夏日,他学习东瀛文以便能在有需要时直接阅读原版书籍。他也期待着九月的理学院课程,教材出自「五三山人」。

别人不知情,但他大致能猜到是四哥编的,不知会与以往的数理书籍有何不同?

*

*

九月初,圣驾回京,避暑队伍随之一起回来。

郭络罗氏却没有即将回府的轻松恰意,反而心情烦躁起来。

刚刚,她与胤禩进宫给良嫔请安,遇见了一桩事。

两人一如既往去给宜妃问好,却没能见着面,说是宜妃因病不见客。

有病不见人,这事听起来很正常,但结合近几个月的事情就有异常。

两个半月前,离开京城。

当时,郭络罗氏春风得意。因为何焯被证明清白后迅速释放,正是有她的一份功劳。她向胤禩邀功说明了情况。

胤禩夸赞她行事机敏,但到了木兰围场就听闻今年皇上做出的选秀安排。

宜妃居然被要求赋闲,没能领到差事。理由是照拂宜妃的身体,让人安心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