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2/4页)

武拂衣一个字也不打算写。

给的理由冠冕堂皇,既然执笔了解析版,怎么能再写对应的学习心得?自问自答,有作弊嫌疑。

鬼话,听听就好。

康熙难道不知道这套书是谁编的,就算是作弊也是圣意默许的。

提到编书,是有一点出乎了胤禛的意料。

武拂衣说了让他翻译的汉译本堂堂正正地问世,叫他给译者署名起个雅号。然后就真敢直接交给康熙,提议发书时一套三份。

胤禛起了圆明居士的自称,但还是试图阻拦老鬼对康熙如实禀告的想法。

再等一等,此时不适合明着说是武氏翻译了《原理》,只要汗阿玛不细问就不说圆明居士是谁。

后来,康熙确实没有细问,但武拂衣还是主动说了。

老鬼总有理由。

早说晚说都要说,不如化被动为主动。对于皇上表现的要「诚」,哪怕这一步走得有风险,但也要走。

雍郡王不侵占武侧福晋的功劳,正是一种诚。

以武拂衣的话来说,胤禛的翻译版本存在不少缺陷。理解一本书写的内涵去翻译,与活囵吞枣的译本会有差异。

把缺陷版给皇上看了,是一种不怕暴露缺点的坦诚。

康熙瞧了就知道武侧福晋的学识尚且不足,不会认为此人有多少威胁。

更重要的是武氏出身并不显赫,没有强有力的娘家做靠山。家里最大的官,是父亲武柱国做着从五品知州。

当然了,最后刊发出来的译本是经过修订的。

谁帮着改了?自然是武拂衣做的好事。

那是过了皇上的明路,四阿哥帮着他家的侧福晋改了稿并无不妥。

康熙最终会不会将这套圆明居士的译本放出来?那就看他有没有魄力了。

事实证明皇上虽然不喜后宫干政,但对于翻译书籍之类的事给以了默许。

对于儿媳,没有要求她们一个个只会生孩子,或是脾性温顺得只会听话。

经此一事甚至能大胆推测康熙欣赏与厌恶的尺度。

概括起来一句话,感谢隔壁郭络罗氏冲锋陷阵在前头踩雷。

皇上对八福晋的态度能作为参考标准。人可以聪明有才情,但不能有对掌控权力的野心与渴求。

扯得有点远了,说回眼前的学习心得。

胤禛确定老鬼就是懒病犯了,故意将汗阿玛布置的功课压到了他头上。

不由瞥了一眼窗外。

大年初三,天降瑞雪。午后时分,老鬼该不是在前院舒舒服服地睡午觉吧?

*

*

武拂衣倒是想睡午觉,正要去软塌上歇着,却被苏培盛的通报声给叫停了。

宋格格来了,希望能求见四爷一面。

今天没捎甜汤,也没捎糕点,直接说明来意想就小女儿茉雅琪的事情谈一谈。

“让宋格格进来。”

武拂衣回想起最近几回吃饭,宋氏在餐桌上多次表现出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有的话,宋氏应该憋了许久,是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

宋氏进门先请了安,偷瞄了一眼四爷的脸色,判断今天四爷的心情或许不错。

不论是否判断准确,她憋了半年想谈一谈别让茉雅琪玩泥巴的事,今天终是一鼓作气来了,时机对不对都要说。

“坐吧,你来想说什么?”

武拂衣心中有数,之前给三个孩子接种牛痘,宋氏就颇有微词。

宋氏认为种痘可能留疤,那会耽误了女儿嫁人,生怕茉雅琪因为外貌上的不够完美得不到丈夫的喜欢。

脸重要,还是命重要?

武拂衣当然不会顺着宋氏,牛痘接种在手臂上,就算留疤也是很小一块。以这样一块疤痕去换对天花免疫,有点常识都知道该怎么选。

后来,将茉雅琪接到了北郊庄子种痘,也能从她的侍女态度上判断宋氏有何叮嘱。

概括起来无非一件事,宋氏认为茉雅琪应该培养成大家闺秀,不适宜搞下田种地。